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8 2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52
早在春秋时代的孔子那里,人文学科便已基本形成,并且被确定为四大科目,即所谓文、行、忠、信(参阅《论语·述而》),这四大科目,换一个说法,就是所谓德行、言语、政事及文学(参阅《论语·先进》)。而且和前述古希腊时代一样,孔子也主要是通过和学生们的轻松愉快的对话来实施这些人文科目的教育的。说到孔子实施这些人文科目教育的内容,从《论语》看,大概主要是《诗》、礼、乐;至于其顺序则基本上是先教《诗》,再教礼,最后则是教乐,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这样:用《诗》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礼来作为学生行为的立脚点,用乐来完成学生的自我修养。从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孔子的人文教育讲究的是首先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他看来,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某种学养,并且因此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参阅《论语·雍也》)。这两点结论还可以从他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见《论语·雍也》)这句话中得出有力的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