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9 01: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7:36
文|在昔
蝉
"七岁那年,我抓住了一只蝉,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当初看到这句话觉得是对童年最美好的诠释了!
最近这些时日,总有蝉儿飞着飞着就撞在了室外的窗户上,翅膀“扑棱扑棱 “地扇出很响的动静,那种羽翼拍打摩擦发出的声音总会吸引我前去张望一番,而那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蝉儿。
前夜,我正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儿子惊慌失措地从卧室里跑了出来,告诉我窗户的纱窗上有声音,一种虫子爬的、翅膀挥舞的声音。我知道那便是蝉儿了!蝉第一次出现在儿子的面前还是他六七岁时的样子,那次去深山里游玩,我捉了一只蝉兴冲冲地拿给他看,我企图用最简短的话语告诉儿子这蝉在我的童年里是多么的有趣,给我带来了多少的欢乐......我想让儿子对这只蝉也有兴趣,仿佛这样我们的童年就是相通的了。
于是,那只蝉在儿子的记忆里停留了七秒,如今早已忘记。当他被一只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蝉吓得惊慌失措时,我就知道,我和他的童年是大相径庭了。
昨日,儿子在阳台的窗户上发现了一只驻足停歇的蝉 ,他蹑手蹑脚地喊我去看,在一片绿荫的遮蔽里,一只健硕的蝉用它的四只锋利、毛茸茸的爪子牢牢地勾住纱窗的缝隙,翅膀在微微地抖动着。蝉通体漆黑,两只眼睛像两个小黑豆豆一样突兀,而它的羽翼在光线的衬托下竟分外的美丽,透明的带着黑色花纹像燕尾服一样的双翼严肃的紧贴着身体,而人们口中常说的“薄如蝉翼”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风从窗外吹进来,那些摆放在阳台上的绿植一阵阵地摇曳着,儿时和伙伴们捕捉蝉的情景一幕幕映入我的眼帘:趁其停落在树上打盹的功夫,伸出右手呈半圆状,然后轻轻地走过去一扣,蝉就这样被捂在了手心里。一想到这儿,蝉在湿热的手心里挣扎时挥舞的四肢会不断地踢着手心,挠的手心里*的;蝉的身体是硬邦邦的,捂在手心里时会感觉到它的两只眼睛的硬度和翅膀的煽动。我们那时候常常在想:蝉会看见东西吗?它的两只眼睛更像是两个装饰物,在我看来和它那黝黑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区别。
童年的夏天馈赠于我们很多的乐趣,夏天有蝉鸣、有骑着自行车叫卖的冰棍、有甜甜的圆滚滚的西瓜、有繁忙的麦收、有黑夜的星空下捉迷藏的我们、有萤火虫、有跳跃的蚂蚱......所有的记忆都在见到这只蝉时开始在脑海里呈现出我远去的童年的模样。这只蝉停在纱窗上思考蝉生,在它可以随意到达的高度欣赏着这个世界,我只能够站在远远的纱窗里去观望它,由此追忆我远去了的童年。
此时我面前的蝉和我儿时记忆中的不同,它不再是一只普通的昆虫,而它一身肃穆的着装为它陡添了神秘与神圣的光彩。蝉即“禅”,在古人的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史记中有:“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最短要在地下生活2到3年,一般为4到5年,最长的需要17年。蝉的一生虽然大多都是在泥土中度过,可是待其蜕变成蝉时,它们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枝露水为食,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诗歌《咏蝉》中说:“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意思是说:无人相信蝉居世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虞世南的诗歌《蝉》里写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更是言喻了只要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这只意外落在窗外的蝉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停留在那里好久,儿子问我它为什么不叫。我告诉它蝉累了,也需要休息一下。
其实母蝉是不会发出任何声音的,只有雄蝉在求偶的过程中会发出响亮的鸣叫声,蝉的鸣叫不是依靠嘴,在蝉的腹部有专门的发声器官,靠振动鼓膜来产生响亮的声音,公蝉的鸣叫声可以传至一公里之外。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对蝉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对于蝉的鸣叫他是这样描述的:“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象钹一般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腔安装一块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种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把它们压紧到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这是百度来的一段话,让我对蝉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独夏而生,入秋而死",这是我最喜欢描述蝉的一句话,短短的八个字囊括一只蝉的一生,悲壮而又热烈。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不同的时期,雄蝉在交配完后便会死去,雌蝉要在树枝上产卵,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一个个小孔,刺一次可以产四到八粒卵,此后,雌蝉开始不吃不喝,很快雌蝉也就死了。卵在树枝里过冬,到第二年的夏天,借助阳光的温暖孵化出幼虫来。这就是蝉“独夏而生,入秋而死”的由来。
小时候看过同伴吃蝉的,红红的一丝丝的瘦肉,后来居住在黑龙江的时候,那里逢年过节餐桌上会有一道“硬菜”即蚕蛹。深褐色的蚕蛹买回来一动不动,用手触摸一下蚕蛹的*它就开始蠕动起来,放在锅中的开水里撒上盐煮上几分钟,捞出来控干水分放在油锅里面炸至金*,一道高蛋白质的佳肴就做好了。孩提时我们用洗衣粉的袋子绑在竹竿上做成一个网,每天可以抓很多只蝉,乐趣在于抓蝉的过程,抓回来的那些蝉有时候会成为鸡或者猫的一顿美餐。对于蝉真正地了解,以及那种由心的悲悯是在这个夏天,它停留在我的窗外,我在窗内凝视它的时候;是那句“独夏而生,入秋而死”的话;是幼蝉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来年春暖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于是,这只蝉在我的心里拔地而起,以至于一阵凉爽的夏风吹过,我都恐惊扰了它。
在东北的那些年,蝉鸣是扎根在心底里的回忆,回来后也深觉夏日的蝉鸣比不上小时候的喧闹与繁华,伴随着蝉鸣逐渐淡远的还有那些在耳畔经久回响的童音。这只蝉在窗外停留了不到两个小时就飞走了,第二天早上,在另一扇窗户上又飞来一只蝉,这一次是被儿子给特意惊扰走的,对于他而言,这只蝉就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访客,走与不走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可是这个夏天,蝉鸣由远而近,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让这个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也有了夏日的欢歌,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们,可是它们的声音却时时地响彻在我们的耳边,如雷贯耳。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蝉”这篇文章中对于结尾的一个段落的描写,我特别喜欢:“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躁和浮夸。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读到此,你还会觉得一只蝉儿的声音吵闹么?
蝉也常被人们称为“知了”,我发现无论是蝉还是知了,都极具蝉自身的佛性,与它本身更是紧紧相扣。人常道“知了”,世间之事又有多少知了?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说: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意思是:佛只是个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聪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了却万事便是聪明;如果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那便是还未完全了却。
很深奥的一段话,当我凝视窗前的那只蝉时,我便有羞愧之心溢于胸膛,一只在泥土中等待了几年的蝉,终于在某一个夏日破土而出,一只小小的蝉心,足以让你去深刻的冥思:韬光养晦,坚韧不拔,知之者而不知,就像蝉一样,所有的辉煌都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一只蝉的一点禅心,更是告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苦乐随缘,得失淡然,为自己修一颗淡然的心。
这是一个和蝉缘分至深的盛夏,下午饭后我窝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转头看见又一只蝉停落在阳台的窗外,它的脚紧紧勾住纱窗,在落日黄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孤独。华灯初上的时候我又过去看它,黑暗中一个落寞的影子,和夜色融为了一体,它就这样一动不动,在纱窗上停留了一夜。
这只孤独的蝉告诉我,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每一个你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抄袭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