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5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2
像这样的问题是很值得了解的,因为“披甲人”这个名词是一个知识点,不了解八旗制度的话是不可能知道披甲人的意思。从字面意思来看披甲人是披甲之人,实际上披甲人确实有这层意思,披甲人正是一群披甲作战之人,但是他们却又有别于一般的披甲作战的军人,那么披甲人究竟是一群什么身份的人呢?
什么是披甲人?这得从女真族的八旗制度说起。
在八旗制度中旗丁分为三类:奴隶、披甲人、旗丁,其中奴隶主要是汉人和朝鲜人,旗丁是女真族人,而披甲人则是指降服于女真族的外族人。
这里所说的外族是不限民族的,理论上只要归降于女真族的外族人就算是披甲人,汉人和朝鲜人应当不在披甲人的行列。
披甲人的作用和地位清代披甲人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清朝镇守边疆的,而且是世代居住在边疆为清朝守疆,从这个角度来看披甲人的作用其实和守卫边疆的军人是很类似的,不过这两者也是有本质区别的,披甲人毕竟是归降之人,他门的地位是不如一般军人的。
正是因为披甲人归降后是为清朝真守边疆披甲作战的,所以披甲人的地位虽然不及旗丁女真人,但是比奴隶的地位要高。此外,清朝为了让这些披甲人更好的守卫边疆,还会特意安排一些犯罪之人给他们做奴隶。
题目中所说的宁古塔的披甲人就是指镇守在宁古塔一带的披甲人,清代的宁古塔在黑龙江境内,这片区域也是满清发源的龙兴之地,所以清朝对这片区域颇为重视。不过这片区域气候环境恶劣,世代镇守在此处的人已经适应了这种气候环境,外地人是很难在此正常生活的,所以清代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实则是一种重刑,被发配之人不仅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还要承受披甲人不良的脾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2
披甲人,顾名思义指的是披着铠甲上战场杀敌的军人。他们的地位高于奴隶,但是也低于八旗子弟,有一部分披甲人也是清军的战俘,后来被派去驻守边疆。因此这些大臣都很害怕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此事的看法。
第一个方面,宁古塔偏远再加上给披甲人为奴隶,罪臣会有心理恐惧,会误导我们以为披甲人很可怕。宁古塔是清朝的边疆地区,也是满族的发源地,常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条件如此艰苦,还要干活。这对于一直养尊处优的罪臣来说,这简直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第二个方面,披甲人是身强力壮的军人出身,战斗力很强。披甲人在战乱年代需要上战场杀敌,到了和平年代主要是开垦荒地,也需要狩猎,生存能力非常强,这对于生活在温室里面的王公贵族来说,是想象不到的生活,所以这些罪臣,对披甲人以及他们的强大的生存能力,是心怀畏惧的。
第三个方面,其实披甲人没有那么可怕,他们也会善待犯人。披甲人心里也明白这些人不愿意过来为奴婢,因此有人逃走他们也会睁只眼闭只眼放人家走。而且这些文弱的罪臣过来,体力也是远远不如他们的,留下来也不是个有效的劳动力。
当时清朝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多半是一些犯了重罪的达官贵人,因此到偏远艰苦的地区,去给自己明显打不过的身强力壮的披甲人做奴隶。这些罪臣是从荣华富贵掉入了社会最底层,因此会有恐惧抵触。以上就是我对此事的个人看法,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3
早在宋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王朝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奴隶的存在,而到了几百年后,“我煌煌大清”,又重新将奴隶制捡了起来。在清宫辫子戏中,犯官们除了被砍头,被处置的最多的方式大概就是“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了。
清朝发配犯人
宁古塔大道
宁古塔是个地名,满语的意思是六个,相传是满族的先祖兄弟六人曾在此居住,故称宁古塔。宁古塔是满清东北地区宁古塔将军驻地。宁古塔将军统领着黑龙江、吉林等广大地区。在如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清顺治15年,清廷规定,携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从此宁古塔成为流放地。
宁古塔旧址
而所谓“与披甲人为奴”,这个“披甲人”指的是不属于旗丁的官兵。清朝八旗制度规定,“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八旗平时的时候耕田打猎,而战时,则披甲上阵。八旗的士兵按照身份的不同分为三种,即旗丁、披甲人、阿哈。旗丁是女真人,身份最高,披甲人一般是投降的东北少数民族,身份低于旗丁而高于阿哈,阿哈则是奴隶,一般都是汉人和朝鲜人,身份也最低。
八旗兵
“披甲人”,顾名思义,就是披着铠甲之人。说白了,就是清朝时期的军人。主要以旗人为主。但他们和严格意义上的军人又有些区别。“披甲人”在战时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就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军人;和平年代解甲归农,捕猎为生,自给自足,他们就成了地道的猎人。
把犯人发给“披甲人”为奴,就是让他们去服侍这些军人。不过,满清时期,守卫宁古塔的“披甲人”,还算善待罪犯。
如有发配至此的犯人出逃,“披甲人”一般不会告官,任其逃逸;如果没能成功脱逃而返回,“披甲人”还会作证是犯人主动自首以减轻责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3
宁古塔究竟是什么地方?宁古塔位于今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宁古塔是清朝在东北边疆驻扎的重镇。1616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就在此建立了政权,并且在此驻扎军队,是努尔哈赤时期的军事中心。
“宁古”这个词在清朝满语中是“6”的意思,“塔”在满语里面是“个”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6个”。
传说,满族有6个人来到这块地域开阔土地,他们在此独霸一方,后世人传闻这6个人就是努尔哈赤的6个儿子。所以,在满人眼中,宁古塔是个祥源之地。
宁古塔整年天气寒冷,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曾经有位被发配到此的清人,这样描述宁古塔恶劣的环境:从开春到4月,电闪雷鸣并且伴随着大风,
5月到7月,持续两个月的梅雨季节,
8月开始落大雪,
9月开始河水结冰,冰河延绵千里。
“披甲人”是谁?从表面字义上看,就是身披铁甲的人。其实他们是清朝驻扎在宁古塔的旗人军人。他们既是军人,又是农民。发生战争时,他们会为国效力,战场杀敌;和平年代,他们脱下披甲在宁古塔种地养家糊口。
如果披甲人遇到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他们也会教犯人耕田种地,开荒打猎,将犯人作为自己的奴隶,犯人们如果遇到野兽,披甲人也会帮助他们驱赶。
年复一年,将犯人流放宁古塔,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为何将犯人发配至宁古塔?上面说了,宁古塔天气及其恶劣,所以此地居住的百姓很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清朝时期的宁古塔还是个荒地,却经常凶猛野兽出没。
清军将犯人流放到这里,就是为了让他们与野兽相处,在这个生存困难之地,
第一个作用是,能够很好地起到改造犯人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就是,宁古塔是清朝祖先发源地,却人烟稀少,将犯人流放至此,可以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