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04
1.降A大调,OP.29,作于1837年,呈献给德·罗伯伯爵小姐,3段体。全曲以戏谑的形态贯通,左右手连续的3连音符的摆动音型非常迷人。尼克斯对其中段的评述:“像是泉水池里的水泡闪烁着光亮,阳光就照在水面上。”
2.升F大调,OP.36,作于1839年,表现形态为叙事曲的叙述要素及夜曲冥想要素的综合。此曲由晚钟似的低音部上方,传来忧郁而富夜曲风格的旋律,接着的连续和弦转为朦胧的歌唱,右手插入句终了后,夜曲风格旋律在三连音符音型伴奏下重现,此时转为F大调。不久又回到主题,主旋律经过修饰并加以变化处理,尤其32分音符处理非常迷人。回到梦幻和弦,然后似烟雾渐渐消散,最后八度音突起,冲破原来的梦。
3.降G大调,OP.51,作于1842年,呈献给艾斯蒂哈伯爵夫人,3段体。尼克斯评说:“开头相对方向蛇行一般的二声部律动及旋律,使人想起降A大调第一号即兴曲,不过两者个性截然不同。此曲完全是病态似的不安,有哀伤的特征,松懈无力的半音阶进行及三度、六度音之连续性摇动,使中段有很大的安宁感,且呈示了降D大调和弦的力与热,有雄辩效果。不过,这里还是有哀伤的半音阶经过音,而那些忧郁的、断断续续的伴奏一点也不快活。此曲虽非常优美,但整个在不健康、有待拯救的情绪中。”
4.升C小调,OP.66(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 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