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8 02: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22:00
【赵家】早期收入以粮食为主,养殖次之,养殖牲口主要为耕地攒粪施肥、套车拉犁、协助生产耕种;工匠、制作、商业方面的收入比例很小。
1951年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连年增产。
1953年起推广小麦良种,至今先后引进试种过57个品种,50年代的老红麦、蓖麻1号等;80年代的秦麦4号、和尚头、长武131、秦麦10号等品种产量增幅更大。
1955年至1956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1958年“大跃进”时,由于各级干部出现虚报浮夸、瞎指挥等工作作风,加之自然灾害影响,集体食堂连降粮食标准,最困难时期以野菜维持生命。
1962年至1965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撤销公共食堂,分给村民少量自留地和养殖饲料地,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村民生活稍有提高。
1970年本县建起糖厂后,一部分村民种植甜菜,以其取得收益。后来,由于收购中的不正之风,加之价格偏低,村民积极性受到挫伤放弃种植。
1979年9月至1982年本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酱品厂,主要生产红方牌豆腐乳,产品销往咸阳,西安甘肃平凉等地,3年后因各种因素下马。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大部分家庭有余粮。在此期间一部分村民还种植黄芪,所产黄芪远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1981年,县果业局科技人员——我村郭民主赴日本研修归国,示范推广苹果树乔化集约高效栽培技术,1983年率先在我村组织十户建立了三十亩示范园,经过努力,达到了三年成园开花,四年结果有收益,五年丰产达3000斤以上,六年亩产上万斤,在我村出现了赵喜峰、赵忠群、赵东京、郭跃进、赵天真、赵相民、赵自民、赵新振、赵益军、赵益纯为首最早的万元户,为张洪地区乃至全县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率先开辟了带头致富新典型。
1985年后,响应国家*,村里群众发展烤烟、地膜玉米、西瓜、甜瓜、蔬菜等农副产品种植,还有一部分群众开始下海经商,收益增加。
2000年至2013期间,村里务农和在外创业收入过十万元的家庭相继出现,好多家庭在乡镇、城市购买了私人住房、开回了小轿车,资产过百万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