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是落后 的吗,为什么明朝初期和中期,竟然要在北方实行分封制??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9 14:4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1
中国自从秦王朝建立后,就是一个大统一的国家,没有政体上的分封。后来所封的“某某”王“某某”侯等只是荣誉的爵位,而国家的政体是*统一的官僚的,如郡县等等,甚至贵族的概念也极大的削弱。封国不存在,这是不同于西方历史的。
现在的所谓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啊什么的,都是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生硬地往中国历史上套的,很牵强,并扭曲了历史事实。而实际上,中国在春秋之后,已经没有贵族*了,在秦王朝建立后,中国已经没有封建了。
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北方异族入侵,在那里设立了几个“王”。比如燕王、宁王。这些可以看作荣誉爵位,受封的王不论是皇室也好、异姓也好,他们正式的职位应该是军队上的职务,而封地并不是行政划分的一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1
明朝初期不算是分封制,朱元章大杀功臣为其江山稳固,创立锦衣卫,还让他的儿子镇守各地,却实是一种倒退,导致之后的靖难之役,他的儿子有特权但可不是土皇帝,一切还得听*的。像司法,财政大权是分立的,不是一人掌握,像周朝的分封制是把一地区的所有大权全归一人掌握,另外,明朝之后意识到这问题,朱棣当皇帝后开始削弱各番王的兵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2
明朝刚刚统一后,北方的蒙古并没有完全灭亡,朱重八兄弟,把自己的儿子分封有两个目的。
第一,比如说分到北方的燕王是为了巩固北方防线。
第二,把各个儿子,分封出去,只留太子,防止再宫廷弄夺权一类的事情发生。
值得注意一点是,分封出去的王爷,并不是都有兵权的,只有靠近边关的王爷才有兵的。而且明朝得调兵制度很严格,将军没有*的虎符也是掉不动兵的,比如说后来朱照厚时代,宁王叛乱,王守仁得知意图,也不能调动兵,只能先上报兵部,等待批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2
对待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分封制在不同时期的形式不尽相同。
中国最典型的分封制是在商周时期,即封建——分封而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按西欧社会形态的划分不太一样,我们平时把夏商周看作奴隶社会,但如果从封建经济产权角度看,算作封建更合理。
这一时期的分封是很标准的,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国内有很大的权力,享受封地人民的贡赋,并有很多铸币、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利。当然这些权利都是由*赋予的。
秦实行郡县制,汉郡县分封并行,可以说此后中国大多数朝代都是郡县分封并行。但自汉始,受封诸侯的权利便在一步步缩小,西汉时就已经是诸侯只享受当地部分贡赋,此后进一步缩小。
明初朱元璋分封自己儿子的确有很大的拱卫*意图,如外敌入侵,藩王可以是屏障,**,藩王可以勤王,可以说这时的藩王权利很大。
自靖难之乱后,叛乱起家的朱棣继续建文帝的削藩*,故而此后的藩王权利极大缩小:未经皇帝许可,不得擅自出(封国)境,平时受当地*监视等等,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作为补偿,藩王在封地里有很大的经济优势,加上*赏赐,例如明末的福王,就富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对于分封制,不能一概而论的看,从历史进程上讲,他与*集权是冲突的,容易造成*,但在特殊时期,的确可以起到拱卫*,守卫边疆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3
分封制是要看在哪个社会时期进行才能评判它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比如武王伐纣后对功臣和贵族进行的分封就是一种积极的对国家集权统治有利的。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担心一些功臣以后会对他的后代统治不利,所以分封了很多同姓王。他一方面是为了后代统治的稳定,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北方的元朝残余,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但分封的王侯也会和*产生矛盾,才导致燕王朱棣以此为接口篡位。所以分封制的好坏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时期来评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1
中国自从秦王朝建立后,就是一个大统一的国家,没有政体上的分封。后来所封的“某某”王“某某”侯等只是荣誉的爵位,而国家的政体是*统一的官僚的,如郡县等等,甚至贵族的概念也极大的削弱。封国不存在,这是不同于西方历史的。
现在的所谓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啊什么的,都是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生硬地往中国历史上套的,很牵强,并扭曲了历史事实。而实际上,中国在春秋之后,已经没有贵族*了,在秦王朝建立后,中国已经没有封建了。
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北方异族入侵,在那里设立了几个“王”。比如燕王、宁王。这些可以看作荣誉爵位,受封的王不论是皇室也好、异姓也好,他们正式的职位应该是军队上的职务,而封地并不是行政划分的一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1
明朝初期不算是分封制,朱元章大杀功臣为其江山稳固,创立锦衣卫,还让他的儿子镇守各地,却实是一种倒退,导致之后的靖难之役,他的儿子有特权但可不是土皇帝,一切还得听*的。像司法,财政大权是分立的,不是一人掌握,像周朝的分封制是把一地区的所有大权全归一人掌握,另外,明朝之后意识到这问题,朱棣当皇帝后开始削弱各番王的兵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2
明朝刚刚统一后,北方的蒙古并没有完全灭亡,朱重八兄弟,把自己的儿子分封有两个目的。
第一,比如说分到北方的燕王是为了巩固北方防线。
第二,把各个儿子,分封出去,只留太子,防止再宫廷弄夺权一类的事情发生。
值得注意一点是,分封出去的王爷,并不是都有兵权的,只有靠近边关的王爷才有兵的。而且明朝得调兵制度很严格,将军没有*的虎符也是掉不动兵的,比如说后来朱照厚时代,宁王叛乱,王守仁得知意图,也不能调动兵,只能先上报兵部,等待批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2
对待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分封制在不同时期的形式不尽相同。
中国最典型的分封制是在商周时期,即封建——分封而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按西欧社会形态的划分不太一样,我们平时把夏商周看作奴隶社会,但如果从封建经济产权角度看,算作封建更合理。
这一时期的分封是很标准的,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国内有很大的权力,享受封地人民的贡赋,并有很多铸币、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利。当然这些权利都是由*赋予的。
秦实行郡县制,汉郡县分封并行,可以说此后中国大多数朝代都是郡县分封并行。但自汉始,受封诸侯的权利便在一步步缩小,西汉时就已经是诸侯只享受当地部分贡赋,此后进一步缩小。
明初朱元璋分封自己儿子的确有很大的拱卫*意图,如外敌入侵,藩王可以是屏障,**,藩王可以勤王,可以说这时的藩王权利很大。
自靖难之乱后,叛乱起家的朱棣继续建文帝的削藩*,故而此后的藩王权利极大缩小:未经皇帝许可,不得擅自出(封国)境,平时受当地*监视等等,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作为补偿,藩王在封地里有很大的经济优势,加上*赏赐,例如明末的福王,就富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对于分封制,不能一概而论的看,从历史进程上讲,他与*集权是冲突的,容易造成*,但在特殊时期,的确可以起到拱卫*,守卫边疆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7:43
分封制是要看在哪个社会时期进行才能评判它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比如武王伐纣后对功臣和贵族进行的分封就是一种积极的对国家集权统治有利的。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担心一些功臣以后会对他的后代统治不利,所以分封了很多同姓王。他一方面是为了后代统治的稳定,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北方的元朝残余,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但分封的王侯也会和*产生矛盾,才导致燕王朱棣以此为接口篡位。所以分封制的好坏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时期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