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5 12:1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47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编撰的一部民族史书。原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不是一个人写的。大部分的材料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包括谋士的作品和史料的记录。书的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的作者不知道是谁,书的结论也不是临时的。
春秋时期,矿田制度被破坏并最终废弃,出现了铁农具和畜力,产生了大量的私田,产生了大量的自由民和农民。随着皇族的衰落,以周皇族为核心的民族联盟逐渐瓦解,以“三族分晋”、“田家代齐”为标志,旧的奴隶制体系瓦解,社会制度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在这样的大历史环境下,一些深谙学问的学者开始更加关注*和自身的发展,把目光聚焦在时代的发展和新的社会现象上,率先打破旧的传统,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持不同意见的学者”。他们关注自身和社会的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军事科学和战略思想、外交战略和战略原则应运而生,设计或操作这些思想和战略的连横的说客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游说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口惠而实不至和*。毕竟游说者一般都是各国高层甚至核心人物。想要打动对方,就必须了解说客所在国家或势力的*、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问题。《战国策》手稿或原始资料很可能是这些游说个人或团体使用的教材或讲稿,内容是如何说服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接受自己的意见,即使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1.《战国策》书中还剩下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有人统计多达204个。这些成语不一定都是后世常用的四字格,有些是从句子中提取出来的,也有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如“百打百遍”、“百步捉少年”、“枢纽打肩摩”、“肩摩枢纽”、“相反方向”、“北言楚”等
2.《战国策》语言对汉赋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委婉、讽刺、推敲、夸张。很多学者认为,书中那些纵横家的忠告的实质是辞赋,换句话说,后世的辞赋直接来源于《战国策》修辞。
3.对汉赋影响较大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汉初和战国时期在审美观念上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相似外,还有一个,就是《战国策》作为一部史书必须受到真实性原则的制约,史家必须尽可能客观地对待历史事实。汉赋也是如此,不像其他文体那样注重表达主题,所以很容易采用史家的笔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47
主要是为了记载社会风貌,也记载了很多的经济和军事等大型活动。可以让人们了解战国时期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能够方便人们的研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47
我认为古人创作战国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士人的精神面貌;用生动曲折的故事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其文笔清新流利富于文采,使人们了解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对史学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48
就是可以让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了解战国时期的*斗争,了解当时的风云变化和政权更替。会影响到后代的文学,也会让人们更加了解战国时代,会统一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形式,也可以提高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