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爸妈竟往孩子书包里放这些东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9 0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8:18
开学在即,许多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名。
今天网上有一则新闻让我惊讶不已:一名家长在给小孩上学的书包里塞满了东西,不是书本哦,有大葱苹果鸡蛋花生菱角橘子。
亮瞎了我的眼啊,这是去野炊还是上学?看了全文才知道,报名这事还有地域风俗的说法。
而且放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寓意的。
1.葱+菱角,寓意聪明伶俐;
3.苹果+羔点,寓意平安高升;
4.鸡蛋+油条,寓意记性好,考100分;
5.花生,寓意长生的意思;
6.开心果,寓意开心的意思;
7.橘子,寓意大吉大利
8.旺旺小馒头,希望他旺
9.2个板刷,代表老师一教就会
这个背着大葱的孩子被网友亲切的称为“背葱哥”
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时间把它发给我的朋友,问他今天带孩子报名往书包里面放了什么东西?他说只放了一盒牛奶,卧槽,那你是想要孩子交白卷吗?
我也终于明白自己小时候读书为何总拿不到高分,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吃够鸡蛋和油条!
妈蛋,我不服。
老板,给我来一车油条,我要补一补!
往书包里放这些东西,寓意很好,但这算不算封建迷信啊?就像在结婚的新床上放,枣子(早)花生(生)桂圆(贵)瓜子(子),就能马上生孩子一样,心愿是好的,但劲得往对的方向使啊。要真灵验,我就给我家孩子天天吃鸡蛋和油条,啥也别碰了,应该能一路清华北大,哈佛耶鲁吧。
其实每个家长为孩子的学业操碎了心,但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以为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就能得到最好的成绩,完全*人的三观啊,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怎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是个难题,先来看看最近网上流传的那个年轻学霸,他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西北大学年仅19岁的博士研究生新生范焱:
“妈妈不光是在我小时候教我简单的学前知识,一直到我高中毕业为止,她都在悉心辅导我学习。”母亲工作之余,一有时间,便会拿起儿子的课本,和他一起学习,为他答疑解惑。
范焱从没上过课外辅导班。是母亲的教导与陪伴,让他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与动力。“
“如何填报志愿”成了他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当时他年仅15岁,面对这个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难免不知所措。这时,有煤矿专业教育背景的父亲向他推荐了地质学。在面临许多重大抉择时,父亲总会从旁相助,为他分析形势,协助他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我们抛开范焱的天资聪慧不谈,他母亲从小对他又是陪读,又是陪练,又是辅导,父亲不断的鼓励,关键时刻,还能给出好的建议。这些只有十分上进的父母才能做到。
我们自己不努力,却要求孩子要不断努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父母在一旁麻将打得火热,却催促在看动画片的孩子去写作业。
父母在客厅津津有味的看着肥皂剧,却叫孩子回房间听英语辅导课。
父母低头玩手机,却叫孩子多去看书。
我一个朋友最近迷上了王者农药,一有空闲就拿着手机玩。他七岁的儿子耳曘目染也迷上了这款游戏,现在他玩一个英雄竟然玩到了铂金级别,比我都厉害多了啊。
教育不是指挥,而是榜样。你自己都活得浑浑噩噩,凭什么让孩子过得不食人间烟火?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他们只看你做了什么,而记不住你说了什么。孩子在你身上都看不到努力的影子,那他自然也不能理解什么叫努力,到最终看不上努力。
父母懒于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
我小时候吃饭很慢,喜欢细嚼慢咽,还有一点挑食。然后我有一个堂哥,很壮,什么都吃,放学回来,饿了,直接抓一把冷饭就往嘴里塞,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的那种。
于是我的父母就经常,拿我和堂哥做比较,他们会说,你看,他什么都吃,你就怎么挑食啊?你看他吃饭那么快,你怎么跟个女人似的这么慢呢?男人吃饭要猛如虎啊!你吃得也不少啊,怎么不长肉,干巴巴的呢,你看......
因为总是被比较来比较去,我从小就觉得家人或者亲戚们都喜欢我堂哥多一点,不怎么喜欢我,造成我一直很自卑,没有自信。
并且从心底里对堂哥有一种莫名的仇恨感,很生分。这种感觉真的不是日后多看几本书就能消除的。
诸如此类的比较式提问,还有很多:
你看人家多么乖巧,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捣蛋玩意儿?
人家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怎么老是倒数第二啊?
长大点了接着问
人家小学没上完的都当大老板了,你读了三年大学,还是月薪5000有什么用啊?
人家娃娃都会打酱油了,你怎么还单着啊?
……
现在许多为人父母的80、90人群,他们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都是沿袭上一辈的老一套,我们也经常有意无意的对自己孩子说出父母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这不是进步。
现在教育观念提倡的是:倾听、理解、陪伴和支持。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这些,更新自己的认知,还是使用老方法教育孩子,那么他只会活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除了社会顶层的那少数精英人士外,普通家长没有谁希望下一代活成自己的样子。
现在信息万变,每天都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做父母的如果不努力学习,那么总有一天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因为他会觉得与你无话可说,说了你也听不懂。
父母不努力的话,就无法提供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家里很穷,每年9月1号报名的时候,母亲都会为了几百块钱的报名费而发愁,只有等到把家里的那头猪卖了,才有钱给我。
我连着好几个学期都是先交一百,然后过两个月再补上,当时的班主任对我也很好,经常帮我垫付学费。
每次喂猪的时候,看到那个猪就好像看到了几百块钱在我面前晃荡。
众所周知,现在养一个孩子开销很大,从刚出生时的奶粉尿不湿,各种衣物,推车和小床,幼儿园学费也不低。再大一点,又要不停的上各种补习班、加强班、兴趣班、想想都头疼。
关键是现在攀比心理还比较重,人家孩子学了你就必须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绝对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啊,你再看看人家赵薇,砸下一个亿去买学区房,这是要炸上天的节奏啊。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很好,要出国深造,你有钱供他吗?你有钱请名师来教她吗?他喜欢弹钢琴,你有钱给他买动辄几万十几万的钢琴吗?
所以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恐惧生孩子,一是赚钱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自己完全还不具备教育好一个孩子的能力,所以他们选择暂时不生。
你看看,你要是不努力,连生孩子的权利都没有啊。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许多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为此他们愿意吃很多苦,受很多罪,指望孩子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孰不知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想要走的路,为什么要听命于你,受父母的*呢?
如果你用不孝,或者说你不听话,我就没法好好活,这样可笑的理由来胁迫他们的话。
那孩子就生活在可悲当中,一边是孝心,一边是自己的梦想,自古忠义无法两全,他选择顺从你,但从此他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灵魂,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
分享一首很著名的诗给大家:
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孩子。
他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论孩子》
写在最后
孩子是人类的未来,上至国家下至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明白教育的重要意义。如此重任,怎能随意寄希望于一棵葱一个苹果,一根油条,两个蛋身上呢?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父母,并警醒每一个看到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