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教育,向美而生》读书笔记(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8 1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6:04
对于草木,顺其自然,才能自然而然,;对于教育,师法自然才能一切自然。
—--—题记
人如草木,也有着自己的天性和生长节奏。如果顺应这种天性和节奏,人便会处在一种自然而放松的状态,感官会打开会变得更加灵敏,从而更富生机和活力。而违背天性,过度作为乃至妄为,人就会如《病梅馆记》中的“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后的梅那样,看起来赏心悦目,实则“遏其生气”,失去灵性。
天性,是一个人的先天秉性、品格和性情,蕴含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和潜能,外界难以轻易撼动或是改变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天性中内蕴着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把潜在的“可能”变成现实的“质素”,以造就一个个完整而健全的人。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理想。
一、本于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令他们“进自不能已”。
爱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大教育家陶行知鲜明的主张“玩中学,学中做”。连国民一向觉得不苟言笑的鲁迅,也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教育的一个巨大秘密就是利用游戏“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二、本于孩子爱美的天性,唤起他们对更美的渴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美的追求,我们不要去压抑,而要去满足、引导和发展,要唤起他们对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让他们不断爱自己,更能提升审美层次,用审美的态度过有美感的人生。
三、本于孩子不爱被说教的天性,有心无痕的引导他们。
不喜欢被刻板地说教,是孩子的天性。一旦感觉到自己被训导,孩子病便会心生抵触。因此,我们要创造契机,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触动,我谓之“有心无痕”。借用卢梭的话:“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四、本于孩子渴望被需要的天性,促成他们自己去奔跑。
渴望被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人犹植物,需要强根固本。价值感,是一个人的根;被需要,是一个人的本。根与本一旦被强化,人便会孕育出无限的生命力,会为自己奔跑,不论路边有没有掌声。
五、本于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天性,不断地“看见”他们。
渴望被关注,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渴望被人“看见”,渴望被人关注,这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人存在的意义。一个人的表现欲里,隐含着自我肯定的因子,也隐藏着实现自我的积极意念。尤其在青春期,孩子的表现欲会急剧增强,会通过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证明自己的人格和地位。我们何不顺着这种天性,体察他们的内心诉求,并对之或维护或引导,从而来成全他们?
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了解天性,尊重天性,顺着天性,守护天性,顺性挖潜,引导孩子向上、向光地生长。
本于天性,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愿意放慢脚步,在等待中期待,平和而包容。
本于天性,要求教师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并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走进孩子的心。
顺乎天性,才能率性而行。往更大的角度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