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8 14: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1:02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年级小朋友的阅读,不在于读多少,而在于培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家长不要给孩子设立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要怎样怎样,那是不现实的。相反,因为那些条条框框,孩子可能对阅读失去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几年前我有一个学生,本来挺喜欢读书,也挺喜欢语文课的。就是因为家长要求才读三年级的孩子读一些太深奥的世界名著,比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这类的小说,孩子对课外书失去了兴趣,顺带也不喜欢读语文书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样的书。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可以越级打怪。可能怪没有消灭,孩子反而被怪吓跑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读课外书,以浅显易懂的故事为主。小朋友通过读课外书,了解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小朋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才会喜欢上阅读,才会养成阅读的习惯。
试想,如果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把一篇文章多读几遍,然后家长问孩子读懂了什么。估计家长还要让孩子说得有一定的深度,那不是要把孩子吓退吗?今后一读课外书,他就会担心家长一会儿的提问,然后从心底排斥阅读。
所以,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天的阅读,不是读多少的问题,而是是否有趣的问题。不是要他们明白多少道理的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喜欢上书本,爱上阅读的问题。
结语:一年级小朋友每天的阅读,不能以读多少篇或多少遍为主,而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故事书。
如果孩子识字量还不足以让他们自己阅读,家长就和孩子一起阅读。当孩子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阅读。读完后家长别提太深奥的问题,只需要问问孩子喜欢谁,为什么喜欢。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你的问题。
小学生课外的阅读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把这件事做的那么教条化!孩子选择多读还是选择反复读一本不应该是家长的选择。
小学生的阅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老师要求、和完成作业有关的阅读,这一部分阅读,基本上孩子都能按要求完成。
另一种是学生自主的兴趣阅读,有时候这里面含有家长的一些要求,但基本上如果家长是鼓励性的,孩子乐于阅读的多;如果家长是命令式的,合了孩子的兴趣会比较顺利,如果有违背孩子的兴趣,则阅读就成了一种负担。
在亲子阅读中,有时候我们认为好的,孩子不一定认为好,孩子和我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在陪伴一二年级小学生阅读过程中,我喜欢的书中有一本《重要书》,图画安静而不呆板,文字有韵律,也很有哲理,这很符合我自己的所好,反复读过几遍,推荐给很多孩子,但这本书并不能吸引住孩子,但是我陪一个小朋友一起读的时候,性格安静的孩子就很喜欢,比较好动的则很难听进去。就是听进去的小朋友也理解不深刻,因为他们还太小,这里面的哲理超出了他们理解的范围。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吸引孩子的则是有韵律的文字和生动的描述, 他们的兴趣 对于这些文字比对最后的思考更喜欢。
我举这两个例子想更清楚地说几点:
1,对于孩子的阅读,要顺兴顺性去做,同时要注意扩展其兴趣。
有的小女孩只读公主书,有的男孩子就喜欢动物书,还有的就只喜欢脑筋急转弯,喜欢这些很好,可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很多适合他们读的有趣的书,仅仅限于一点就*了他们的学习。
2,对于比较优秀的部分,可以想办法激励孩子多读几遍,但不可以命令或者强求。
小女儿时,我很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一篇文字,就很希望她能背下来,不过又不能过分要求她背,于是我自己就走在路上或者外出散步的时候,想起来就会读上几遍,这样她听得多了,就自然背下来了。
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很适用。
3,对于小学生的阅读,主体是小学生,家长或者老师只是引入者。
对于小学生,家长或者老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引导他们品尝到阅读的乐趣。最近陪几个小学生做阅读,一个四年级学生,成绩班级倒数,他经常是早早地来到课上,这次打扫了卫生之后,还高兴地大声说“今天好高兴,又能享受阅读了!”尽管他的阅读状态比之其他同学还有距离,可是与之第一个学期他初来时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最起码他可以安静地坐下来自己看十分钟左右的书了。
肯定是多读几遍,追求质量第一。
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来指出几个阅读误区:
有的家长让孩子读书,一次性必须读30分钟,那么孩子若本身爱读书的还好,不爱读书的很有可能就是在应付。所以规定这种30~一个小时的时间任务,反倒不如孩子出声朗读10分钟。
在阅读方式上,低年级孩子用手指准确地指读时,能够眼睛看,嘴巴读,耳朵听,大脑记忆,算是四位一体。小学中高年级可以拿细长的物件,比如说铅笔,划拉着读,这样阅读的话,方便注意力聚焦,阅读质量也是不错的。
在孩子阅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很多母亲会说查字典去。似乎自从学了查字典,或者自从教会孩子查字典,这就是孩子解决不认识字的第一途径。
可是很多父母却忽略了,在看书的过程中时不时停下来查字典,真的是个繁琐的过程,也是个打断思维连贯性的过程,所以我经常会提醒孩子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或者让家长直接张嘴就告诉孩子,因为当下的目的是读书。
再说了,现在用手机查字典可能会更方便,为什么还必须要查字典呢?这是三十年前的工具啊,孩子掌握这个技能就可以,为什么反而要倒退呢?
做阅读一定要学着提问,以检验孩子是否用心阅读。可以这样提问:
写人或者写事的文章: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写景或者写物的文章:什么地方(物品),有什么样的特点?是通过介绍了哪几个方面来证明它的特点,作者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语文水平会水涨船高。
一年级小朋友阅读,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楼盖的多高?主要取决于什么?是不是大楼的地基,地基打的深,楼才能盖得高,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是大楼地基重要,还是楼盖的有多高重要呢?让读成为一种习惯,就是盖大楼打地基一样,一种习惯的养成,才会带来终身的受益。
阅读不在于读多少本书, 读了100本书,一本也没有记住,讲了些什么,精髓在哪里?知识能用出来的转化有多少?
如果我们每天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就会把书读死,书本上的东西和内容只能作为知识来传递,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不太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盲目地看一些书本上的图像或者文字,或是麻木的追求,要读多少本书才能完成任务,那样的读书就毫无意义,最终也不会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就会觉得读书很无趣。
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成阅读习惯,成为一种习惯,就会终身受益。1.培养阅读习惯
一年级小朋友,重点就是培养阅读习惯,只要她喜欢翻着书,在看些东西,能够长期的坚持下来,在他无聊的时候,在他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他会想到从书本上来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2.通过阅读引发孩子学会思考
阅读的重要性是要学会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学以致用,一学百用。知识就不仅仅是书本了,有思考,孩子的兴趣不会磨灭
3.为什么读书
为了考试,为了完成阅读的数目,为了完成考大学,孩子的阅读就只会感到很累,学习枯燥乏味,不要让孩子读书和阅读,当成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众所周知周恩来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读书的心态和心愿就完全不同。读书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读书,引导孩子为服务更多的人而读书,此时阅读的心态力量都是不一样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父母正确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才会影响孩子读书的意义。不为了读多少本书,让小孩子打好阅读的基础,每天固定半小时十分钟的阅读都可以,只要每天坚持,喜欢阅读,增加孩子阅读的兴趣,慢慢再引导孩子读书中学会思考。
不做每天催促孩子为完成而完成阅读。
不定量的监督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先。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够,理解能力也还弱,阅读要求要放低些,以培养阅读习惯为主,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正确引导孩子。
首先,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开始阅读。要了解和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比如热爱故事的孩子,可以选择文学性强的书籍;热爱自然科学的孩子,可以多选择科普类的书籍;启蒙阶段的孩子选择经典的儿童绘本,图大字少,容易引发孩子兴趣。
其次,孩子阅读时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读书角,有舒适的桌椅、书架、灯光,让孩子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能够专注阅读一本书。
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给他尽可能多的鼓励,不同的年龄阶段与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读书的感受,你也能够和孩子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孩子也会充分享受这一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要多交流,每当阅读完一本书,不必担心孩子了解不深入,可以试着和孩子谈谈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主动输出,讲述故事,如果感觉孩子并没有完全读懂,不必强迫孩子读第二遍,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找到机会再引导孩子重读,一切以保护孩子阅读兴趣为主。
孩子的阅读尽量减少功利性,不需要一开始就和成绩挂钩,毕竟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才是我们的目标。
【你的日积月累 注定会让别人望尘莫及】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问出了很多妈妈的疑虑!
先说我女儿的例子吧,今年九月份即将一年级,从小一直注重对她阅读习惯额的培养,但是对于阅读的难度,还有精度没有过多要求!小时候是每天习惯睡前,我给读一些绘本,后来慢慢自己读,再到后来是自己读拼音的书……忽然有一天,发现她能独自读没有拼音的书了,识字量也突飞猛进!这都是每天坚持的效果!
所以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阅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首先是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日积月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阅读广度的培养,让孩子多读各方面的书,涉及的范围广泛一些!
第三,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阅读能力,不是指让她们能倒背如流或者出口成章,而是让他们慢慢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讲书中的故事,这既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锻炼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是基础阶段,这个阶段不能忽视,但是也不能给予太多压力,需要多鼓励,多陪伴,多观察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最好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一起探讨更多问题!
我的亲身经验得出的结论,小朋友一年级每天1篇阅读没有问题。
一年级的文章本身就短并且问题易懂。到二年级三年级,随着阅读篇幅与内容越来越难。可以三天做一篇,是为了孩子更好吸收文章的内容与答题方式,我家老大就是这样做,到现在四年级阅读理解没有扣过分。
比如一年级做的语文阶梯阅读,特别适合孩子做。上面的文章既锻炼了孩子阅读能力,问题的题型要比别的孩子早接触并且去理解其含义。从中不仅收益到了知识的拓展,而且阅读后可以增长见识。每次孩子做完阅读都会给我讲一遍阅读中带来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但是每个孩子不一样,因人而异,不能强迫孩子一天必须读多少,没有必须。家长不能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让孩子阅读,不能完全追求数量,而是阅读带来的乐趣。强加孩子身上你每天必须一篇阅读,这样孩子不仅学不到,反而是负担需要每天做任务。
老大1年级语文阶梯阅读一天一篇,老二五岁开始学习一款线上阅读,每天都是1篇阅读;有配套的教材。学完阅读,都会线下看书;自己就去看,我从来没有说或者指导过。
所以现在您要让孩子培养出兴趣去看书,就从每天阅读中开始。只要看了就会增长自己的脑海中的题库。凡是孩子见过,在考试中或者平时测验中都会随时提取类似的回答方案。
亲,这两种读法各有利弊。
数量多不精的读法孩子可以拓宽知识面,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家长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什么知识上面,进而想办法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兴趣,甚至有利于以后孩子的学科专业选择。也能发现孩子对什么知识点厌烦,如果是将来必学科目,尽早发现,也好尽早想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兴趣,防患于未然。
少而精的读法几本书反复的读,孩子对其中的知识掌握的肯定牢固,低龄儿童有特质,就是能够做到多次重复而不厌烦,比如,积木搭好了推倒,推倒了重新搭,循环往复,有的孩子可能一两个小时都乐此不彼,我的孩子5,6岁时读书读的不算多,就几本书反复读,这样,对扩大词汇量有好处,那几本书上的字反复出现,次数多了也就自然记住了。识字量大了非常有利于孩子理解题目,比如数学,一年级考试时老师会读题,但也就一两遍,有的孩子如果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会影响理解题目意思,从而影响孩子成绩,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读文学方面的书,一般的孩子书读过一遍只是记住了故事情节,并没有对里面美妙的语言有太多的记忆,要想学习好的语句,必须多看几遍。不是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必须是熟读,一般的孩子看一遍应该不会有熟读的效果,得反复看,能背诵就更好了”。
孩子每天阅读是好现象,孩子想怎么读就怎么的读,如果他对一本书感兴趣,他自己都会把这本书读好多次,最后不看书都可以给你复述出来,而如果不感兴趣的书他看完一遍就不看了。家长不要把孩子读书这是太教条化,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只要他阅读了,那就是好现象,随着孩子自己意愿走。
读书是培养习惯,让他在无聊的时候,主动拿起书这就是最佳结果。
一本书大人读完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
小孩只要记住大概,就很不错了。
读书另一个作用,就是让小孩自信。
别人说到一本书,他觉得自己看过,这就比没看过自信多了。
另外, 社会 发展 信息输入的事实越来越明显,考试大纲也指明未来考试阅读能力要提高。
也就是考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质量的提升,我觉得量变会引起质变,而不是慢读才能提高阅读质量。
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对小孩的阅读没有要求,只要他感兴趣的,就给他买来读。
要是他不感兴趣的,你让他一遍遍去读,培养不出兴趣阅读来,还有可能会厌烦,让效果变得很差。
所以我的建议是,培养习惯是第一,兴趣是培养习惯的前提。
至于慢读有慢读的好处,但我倾向于快速阅读。
我的习惯是慢读,但我家小孩二年级的阅读速度就有超过我阅读速度的感觉,我也试探过他的阅读效果,他知道自己看了什么,但细节的东西会遗漏。
我的补救办法是找逻辑性的材料给他读,他速度快了完全没法理解,速度也就慢了。
比如少儿编程的教材,比如少儿机器人教材,数学教材……
至于文学作品,他爱快读我觉得反而很不错。
希望我的看法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