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9 20: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2:24
01、
周五晚上书法课,田妞怯怯地我说:道德经没背,字也没写。晚上把书带来了,书法课后临时背会第十一章。
在给她讲解前,我问了一下她:为什么没时间背书?孩子告诉我:作业太多了,基本每天晚上都有课,所以就没时间。
大致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后,她背会了第十一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章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
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围起来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存在为人们展现出了它实用价值,“无”的存在可以让“有”实现它的价值。
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
我跟孩子解释这篇释义:用她未完成作业为例。没按时完成作业是实,它背后虚是时间管理。根据孩子所说她每天的安排,作业多也是事实,但是更多的是拖延,没有合理的安排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
时间管理还有重要一点是专注力,一件事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高效的完成,集中注意力是关键。
第二,我引用近期大家感冒的现象表达背后原因。
人生病感冒(实),除了真正的病理,受风寒引起,还有就是心理原因—情绪,压力过大造成免疫力下降,导致感冒发烧,心理因素是(虚)。
02、
本章最后一句“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译文:有形的东西是给人方便使用的, 无形的空间才是活动的地方。 如天与地之间是中空的 才能让万物来去无阻, 通行无碍, 如天与地之间, 没有这个中空的地方 ,万物就没有活动与生化的余地了。
有无相生,有就是实,无并不是没有,是虚无空无,一个空口袋里可以装东西。一无所有才是真正拥有的开始。
无的状态是道,有有的优点,无有无的价值。就像书法里的黑与白。白即空白,指墨迹以外的纸上空间,也可称之为虚象。黑,指落在纸上的黑迹,也可谓实象。空白在书法作品艺术艺术中,也是审美对象,是整幅书作的“半壁江山”,没有空白,便无书法。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充实是美的先决条件,“神”则是最高境界之“虚”。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相对的存在。生命有时,有生就有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徒把这句话反过来读——“未知死,焉知生?”
今年花花演唱会上两首新歌之一更宏观的表达了生与死,希望与毁灭。
《降临》和《神树》是互为阴阳的两首歌,寓意一为生二为死,死而复生。
降临是我生而万物生,万物迎一杯枯荣,奔向希望的曙光。
神树是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悯。
而万物之声即为我之声,万物即我,我即万物。
我背负着众生伤痛与不幸,预见到如冰河期般的终局,上呼苍穹。
降临之后是神树,神树之后也是降临,无毁灭,亦无创造,大破方能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