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9 00: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30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芥子怎么读1、香港脚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2、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2、《别录》:...
白芥各家论述《别录》记载,白芥具有发汗功效,适用于治疗胸膈痰冷导致的上气不畅和面部黄赤症状,同时可用于研磨醋后外敷治疗射工毒。陶弘景认为,白芥能够抵御恶气和暴风,缓解由毒肿引发的四肢疼痛。孙思邈将其用于咳嗽、胸胁胀满、上气频繁、多唾的病症治疗,建议每日温酒吞服七粒白芥籽。《医学入门》中提到,白芥能...
莱菔子的相关论述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配伍使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
海藻菜的名家论述①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②《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
大戟各家论述大戟,古籍中对其药性与功效有诸多论述。《纲目》记载,大戟根苦性寒,能刺激咽喉,杭州紫大戟为上品,江南土大戟次之。绵大戟虽色白,但其根皮坚韧,药效峻烈,可能引起严重反应。控涎丹以大戟为主,用于治疗痰湿之症,大戟、甘遂和白芥子分别能泄脏腑水湿、行经隧水湿和散痰气,但使用时需谨慎,以免...
磁石各家论述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尔。石的有效病例论其明目功用及配伍意义李时珍: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
论述中国古代社会与山水画 中国美术史论述题啊清王概的《芥子园画传》中也有“二株画法:一株有两法,一大加小,是为扶老,一小加大,是为携幼,”的论述。在花鸟画中,画两枝花必然要一枝长,一枝短;一个主,一个辅;一个盛开的为大,一个含苞待放为小。我们确实在优秀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及花鸟画中可以看出树和花的造型与组合,大都姿态优美、顾盼有情,比自然...
十竹斋书画谱和芥子园画谱的区别也已成为当今收藏热点之一。《芥子园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芥子园画谱的技法。《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
国画,书法,京剧(脸谱)的简介(三百字内)对照《芥子国画传》及其它画谱,再对照历代画家对这一程式的运用,读者便可以摸到从自然生态变为国画中的艺术形态,如何加工和概括的过程。从中也可理解到从写生到写意的处理加工手法,从技法上掌握中国画的造型特点。 主题突出 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所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