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元帅指挥的几场经典战斗,你了解几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7 22: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3:45
1925年,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第四批学员。北伐还没有开始,军队急需各类人才。在孙中山先生的示意下,苏联帮助*创办了这所军校。彼时,军校中人才济济。周总理担任*部主任,恽代英做了总教官。可以说,*党人的身影也才军校中展示着。一些有志之士集中起来,大家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奋斗。
4月,军校中的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参加了共青团。他的名字叫做林彪。林彪来自湖北,受到堂哥影响,他决定投身*,参军报国。在黄埔之中,他的成绩并不出彩。和一众*学员相比,某些方面甚至还稍显逊色。在老蒋心目中,胡宗南等人才是可造之材。林彪是何许人也?一个农家子弟罢了。他显然用不着。
一年后,北伐开始了。在打败了广州的陈炯明之后,老蒋兵锋一转,他掉头直接北上。明眼人都清楚,老蒋来自浙江。在他眼里,江浙乃是富庶之地。暗地里,他已经联络了大批财阀,并且取得了信任。只要自己抢夺到地盘,他的实力就会进一步扩充。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是,一场*却秘密发动了。在上海,四一二惨剧让我党大批志士牺牲。
看到这些,林彪果断去往井冈山。*政权已经烂到骨子里了,老蒋绝对不是执掌天下的人。年轻的林彪展示出了超凡的眼光,他没有和自己同学一样。没有金钱名利,没有酒色享受。破败的山岗之中,根据地的日子颇为艰苦。即便如此,林彪还是非常开心。在这里,他进一步学习到了马列主义思想。为了天下的穷苦百姓,*党人将马不停蹄的奋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彪就是最耀眼的一颗火苗之一。
多年之后,当林彪成为了共和国元帅。在解放战场上,四野大显神威。百万军队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老蒋这才懊恼不已。放走了林彪,这是自己一生的错误。这个不起眼的瘦弱学生,他给自己的同学和校长好好上了一课。当下课铃声响起,老蒋和他的手下们永远离开了。他们再也回不到教室了。只能在走廊上远远看着。回顾林总的一生,五次战役颇为关键。在新中国的军事教科书中上,这些都是浓墨重彩的辉煌。
1931年,*组织大规模的围剿。他们来势汹汹,1.2万人直接*近了苏区。敌人装备先进,并且还有空中支援。此时恰好秋收,一旦来不及防守,苏区很有可能断粮。危急关头,毛*让林彪担任红四军团的指挥。在永丰县龙岗镇附近,我军悄悄埋伏起来。这场战斗是林彪的第一次指挥。
当时,不少人都心存怀疑。不过,当他得胜归来之后,一切质疑都烟消云散了。实际上,这场战役就是考验他的。他*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辜负毛*的期望。第二次经典战役发生在一年之后。老蒋根本没有放弃。第三次围剿卷土重来。老蒋三个先锋师迅猛扑来。在林彪的建议下,我军将主力躲在黄陂一带。利用包抄围攻,我们狠狠解决这群敌人。
如果说上两次战役只是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的则是非常危急。*军尽管强大,但是红军战斗力并不弱于他们。可是遭遇了日本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奉命来到华北。在山西大同附近,我军和日军迎面相碰。彼时,日军连战连胜,他们气势正盛。
在武器装备上,日军远远好于我们。面对敌人的重炮,坦克。我们显然手足无措。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后退。经过请示,林彪迅速打起了埋伏战。这一次,利用地形优势。我们狠狠狙击了敌人。这支日军共有千余人战斗,最终全部被我们打败。可以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了。林彪取胜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国。国人对八路军倍加赞赏,日本人则是恨得牙*。
在抗战中,林彪又多次指挥了战斗。他继续拼搏,再续了自己的辉煌。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了。林彪被派往了东北。老蒋心知肚明,东北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这里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因此,他们悍然出动数十万军队。杜聿明,卫立煌等名将悉数出马。摆在林彪前面的担子一点都不轻松。
敌众我寡,各个大城市又都在他们手中。对于刚刚成立的四野来说,一切都要靠指挥官了。林彪一边积极向上级汇报情况,一边着手布置。在经历了多次辗转后,我军最终咬定了锦州。一场恶战下来,我们终于拿下了。不久后,东北局面明朗。辽沈大战打响,敌人近乎全部被歼灭。最后只有少数从葫芦岛逃窜出去。
顺利解放东北全境后,四野立刻南下增援。一路上,林彪指挥得当。不过,最大的难关则是横渡海南岛。有着长沙之虎称号的薛岳镇守海南,*集中了许多兵力,以此作为防御。渡海作战,我军从来没有经验。即便如此,林彪还是下定决心。四野各个参谋群策群力,我们顺利打过琼州海峡,夺取了海南岛。
在现代军事 历史 上,林彪一度被人称为军神。在各种环境下,他总能出奇制胜。对于上级交代的任务,他从来就没有失手过。因此,当抗美援朝打响的时候,伟人首先是让他做准备。
可以说,对于新中国来说,林彪功不可没。美国人和老蒋对他都尤为忌惮。当然你, 历史 总是曲折反复的。就事论事的来说,林彪是一个*功臣。他是值得人民敬仰的英雄。他的指挥技巧,也是深得现代军事家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