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7 18: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8:23
电视节目《幸福来敲门》有一期节目,男子是袖珍人,自幼身材矮小,娶的老婆是正常人,结婚后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妻子担心儿子以后遗传爸爸,于是从儿子上一年级开始就给他打“增高针”,但是儿子本人并不想打,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挺好的,但是妈妈太焦虑了。
在很多父母眼中,身高比外貌更重要,如果没有在孩子小时候干预,以后再后悔就晚了,所以,即便不确定孩子以后能不能长高,父母都不敢冒险,宁愿现在花钱买个“保险”。正因如此,很多商家看到了父母的“身高焦虑”,通过某些营销手段,诱导孩子注射,这样的做法真的靠谱吗?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一、“男生可以丑,但是不能矮”
徐女士身高一米六,找的老公个子不高,一米六五,刚开始她没有过分担心孩子的身高问题,直到儿子5岁那年。儿子是班级里个头最矮的,经常被欺负,出门游玩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没上幼儿园。于是她带孩子去体检,医生说孩子身高矮小,那时起她就打算给孩子打针。
二、“我亲手把针头扎进女儿的肚皮”
打针是女儿自己的意思,既然她有这个要求,我们作为父母无论如何都要满足。戴女士带女儿去体检,医生诊断为性早熟,以后可能长不到一米五,虽然是女孩,长矮一点也没关系,但是我还是问了女儿自己的意思,她说“妈妈,我想长高。”于是就开始打针,一年花费几十万,预测身高终于提升了三厘米,感觉一切都值得。
很多父母自己个子不高,对孩子充满内疚,害怕孩子以后也会遗传到自己,所以就像通过打针让孩子长高,钱花了还可以再挣,若是错过了治疗时机,以后有再多的钱也挽救不了。然而,一针并不便宜,短效粉剂一个月两千,每隔三个月还要做一次检查,检查费用也不低,如果粉剂效果不好,就要使用水剂,而水剂是粉剂价格的三倍。 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到处买药打针 ,一年花费几十万都是有的。
打“增高针”存在风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就像南京的王女士,折腾了一年,孩子只长了一厘米,不仅大人白花钱,孩子的心理也受到伤害。有的孩子并非生长激素不足,如果给正常的孩子打针,可能会出现系统紊乱,比如说:
甲减
虚胖
血糖升高
肢端肥大
关节变形
脊柱侧弯
精神亢奋
它可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无毒无害,随便就能打。必须要专业的医生对孩子进行系统检查,排除疾病因素,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要打针,并且,在打针的过程中还要监测生长情况,防止指标异常。除了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在长期的打针、检查过程中, 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心理阴影 ,看到别人打针后一年长了8厘米,自家孩子才长了两三厘米,这种 预期和实际的落差 不禁让父母更加焦虑。
孩子为啥长不高?身高和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说自己个子不高,孩子以后可咋整?我想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自己的身高的?是根据身高体重标准表,还是凭自我感官。大 部分人只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身高预期,不能算矮小症 ,也就是说你的身高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没有必要用生长激素进行干预,如果你非要给孩子打增高针,那才是害了孩子。
【营养】
孩子吃饭的时候喜欢玩积木吗?需要别人催促才肯吃吗?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进食习惯,就会影响他的进食量、营养吸收情况,过一会就饿了就要吃零食,长此以往肯定会偏瘦偏矮。家长应该给孩子准备好吃又营养的三餐,不要经常点外卖, 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充分摄入多种营养,孩子才能长高个。
【睡眠】
暑假到了,孩子每天就像放养的,晚上九十点还抱着手机看动画片,家长也躺在一旁刷视频,每天睡得迟,起得也迟,看似睡眠充足了,其实孩子的生物钟是紊乱的。小孩和大人的睡眠黄金时间段不一样, 一定要赶在10-11点之前睡着 ,这样身体才能乘着生长激素的东风,像雨后春笋一样越长越高。
【运动】
家长如果自己天天抱着手机玩,孩子也会“学坏”,养成玩手机的坏习惯。想要孩子长高,运动必不可少,有很多促进长高的运动,比如 跳绳、跳远、攀岩、游泳等等 ,通过运动给关节一些刺激,能促进骨骼生长,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次数,以免生病扰乱孩子身体发育。
生长激素治疗本身没有问题, 错就错在它被滥用、父母自以为孩子矮小、不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没有矮小症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被错误治疗,而真正有矮小症的孩子治疗率却极低,无良商家不会管你是否真的有需求,他们只看重你的焦虑心理。
“身边的孩子都比他高,是不是要打针长个儿?”——可能是人家的父母个头就高
“我希望我的女儿以后能做模特,打点针是不是保险点?”——孩子是不是也应该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世界首富?
“其他孩子都打增高针,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请不要连身高都如此焦虑,孩子只要身体 健康 就没有输。
希望每一个家长能正确看待生长激素,不要太“鸡娃”,明确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然后再决定打不打,就算要打,也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乱投医”。
#家长身高焦虑 生长激素是否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