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环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8 14: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36
一般认为,首章首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指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秋天的早晨。24前文所引郭沫若译诗中也表明郭氏所认为事件发生在秋天的某一个早晨。第二句“在水一方”以及“溯洄……”“溯游……”句,使我们了解到事件的发生与一条河相关,而且河里流淌着水(不是干涸的河),而水也具有季节性即时间性。
根据各种资料,25笔者推论:事件极可能发生在孟秋末至仲秋“八月获苇”26之前,即发生在“白露”节到“秋分”节这一段时间之内。又《秦风》相当于公元前700年—公元前六二二年。27即处于《诗经》时代的后期。这个时候属于中华大地历史上的第二次温暖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初)。“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鲁国(今山东)冬天没有冰,当时梅、竹等*带植物分布界限偏北,表明当时气候比较温暖。”28笔者推论,当时的《秦风》所在地的气候相当于今天的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事件发生时间:相当于现今长江中下游的九月,满足了两个条件:其一,河水未涸,其二,芦苇未收。但有一个问题,即这时还没有霜;而《蒹葭》中却说:“白露为霜”。如何说明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应该肯定当时无霜。29那么又应如何解“霜”呢?韩峥嵘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注“九月肃霜”时说:“肃霜,等于说‘肃爽’,天高气爽。”30笔者认为在《蒹葭》中也应这样解,天高气爽的天气是适合游泳的。
笔者还认为,白露是指露水,并不是指“露水凝戾为霜。”31起源于中国夏代(夏代早于秦风时代)黄河流域(包括秦风时代的渭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四个紧挨着的秋季不同节气的划分,证明白露、寒露都还不是霜。在《蒹葭》一文中,三章的第二句都是白露,因此“白露”应主要指露水还不是霜。
从物候学的观点来看,细小的露珠点缀在绿色的叶片上,也具有一层淡淡的白色。而如果是霜呢,一般认为“霜白如雪”。既然不是“霜白如雪”,一定是露白如霜了。而露如霜却不是霜。原作者之所以要在“蒹葭苍苍”后点出一个“霜”字,是为了两个用意:其一,单纯一个“霜”字并不能代表一个秋,因为春季也有霜。只有茂密的芦苇的生长(春季无茂密芦苇)再加上“霜”,两者才构成一个“秋”。其二,九月份的芦苇虽然叶子尚未枯黄而带有青色,但它们早抽穗了,而芦穗是灰白色。因此,“蒹葭苍苍”不妨作“蒹葭一片白苍苍”解,因此,将一片白苍苍的芦花当作“白色的霜”来对待,也未尝不可。故这里“霜”字,是一语双关的。此外,诗的主人翁此时还在岸上,因此是从上往下看,看到也只是芦穗即白苍苍的一片芦花。
其二,《蒹葭》其事发生的地点讨论。
在上述时间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明白,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一条流淌着水的河边。这河不仅有主流(“溯游从之”的“游”,即指主流),而且还有洄流,并且这个洄流还不小,又宽又长,因为可以供人练习游泳“溯洄从之”。洄流的解释,只能是:其一,“水回旋而流”;其二,“水逆流而上。”32即洄流是与河水主流方向相反、向上游方向流去的一股水流。其三,有洄流的地方,一定是有河湾的地方。33
一条有主流有洄流有河湾的河道。事件就发生在河的岸上,河水之中及河湾里。
但是试问:《秦风》时代的秦国,是否真有这样的河流存在呢?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的《诸侯称雄形势图(公元前350年)》,我们可以看到,谓水流经天水、宝鸡、咸阳,且它们都在西安以西或咸阳以西,而泾水在渭水之北。34而这正是“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一带,相当于今天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的泾渭流域。35这一区域之内不仅有渭水和泾水两条较大的河流,而且还有汧水及丰水等其它小河流。这就是《蒹葭》其事发生的地点。
结论:九月的某天早晨,一条有主流和河湾(洄流)的河岸旁,岸上有一片抽穗的茂密的芦苇,天气晴而爽。这就是《蒹葭》诗所描写的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而这个时间和地点符合历史的真实又符合文学的真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36
河畔芦苇丛,深秋白露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