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8 15: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54
教育随笔:我会穿鞋了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育随笔:我会穿鞋了,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着天气慢慢地暖和起来,孩子们的穿着也单薄了些,灵活多了,鞋子都换成了单鞋。我想: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宝贝,父母过分的宠爱让这些宝贝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很严重。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我班尝试了穿鞋子比赛。通过家长们在家的配合练习以及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们穿鞋子的本领普遍得到了提高,今天就是见证孩子们能力的时候了。
别看我们宝宝班的孩子年纪小,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可一点不逊于参加正式比赛的运动员。瞧!在老师一声口令下,孩子们能干的小手动了起来:迅速脱下鞋子,并把鞋子扔到中间;再一声口令,赶紧找到自己的鞋子,并伸脚丫、穿鞋子、贴鞋子扣。穿好的高喊着加油,为没穿好的宝贝们呐喊助威,现场的气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最后,对这些穿得即对又快的宝宝们奖励一个大苹果,对那些愿意尝试但不能全部自己完成的也作鼓励。
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理意识,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是很能干很厉害的表现!
今年带小班,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长变化。从学习自己穿衣吃饭,到学习排队上课,孩子们的变化真的很大。
我班有个小朋友名叫张子龙,看一起来很聪明的一个小男孩,但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很糟糕,刚入园时每天都要哭上一段,边哭边唠叨这,我不哭妈妈就来接我了,每天午睡起床后,就只会拿着衣服在那抖呀抖,就是不会往身上穿,就等着老师给他穿,鞋子每次都是穿反的。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张子龙小朋友的鞋都是穿反的,而且有的叫他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们就教给了孩子一首好听的儿歌《鞋宝宝》,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此后,每天起床后,我就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教他怎么穿鞋子,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在一天午睡起床后,张子龙很高兴的跑来跟我说,老师,今天我会自己穿鞋子了,我没有穿反鞋子,我看到他开心的样子,马上鼓励他,“嗯,今天你很棒,你学会怎么穿鞋子了,表扬你。”他高高兴兴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同伴说着刚刚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很开心,一群小朋友也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我也是自己穿的,我也没有穿反等等。其实孩子在学会做一件事情后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他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表现。
我们班孩子平时父母在家照顾得太周到,以至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你看,就拿穿鞋这件事来说吧,每次起床都有很多孩子穿错鞋,有的孩子我们让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在一次查看资料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首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穿对鞋子很有帮助,于是我把这首儿歌交给小朋友。每次起床穿鞋子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把两只脚并拢了,然后念儿歌检查自己的鞋子穿对了没有。儿歌的内容是:“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错了,生气背对背。”每次念到儿歌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兴趣浓厚,有的幼儿嘴里自言自语说:“我的鞋子碰碰头了,很高兴,穿对了。”还有的小朋友也会一边思考一边在说:“我的鞋子背靠背了,好像生气了,那肯定穿错了,我还是反过来吧。”通过儿歌的引导,大部分小朋友都穿对鞋子了,只有少数小朋友他们还是搞不清楚。对这一部分孩子,我们会单独跟他们讲解,教他们怎样穿对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也很乐意老师用这种方法向他们解释。开始的时候,每次都是我们老师给他们检查,后来,我们就让几个能力强的'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穿得对不对,特别是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这几个小朋友。有时起床念儿歌穿鞋子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会提醒他的同伴:“你的鞋子生气了,应该这样穿。”看着他们互相帮助那个热情劲,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我们班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三位老师都明白,这是我们巧妙的利用儿歌引导的胜利成果。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值得反思的是,有些事情我们不需要单调地反复强调,有时会出现事倍工半的效果,我们老师么累得半死,小朋友也没听进去多少。其实有时我们身边学的儿歌,歌曲,故事都能把它们引用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去,你看穿衣服我们也可以设计儿歌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学会穿脱,这样,比我们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许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天气逐渐转冷,为了避免孩子们进入社会区的时候脱了鞋子小脚着凉,幼儿园为孩子们配备了鞋套。为了穿脱方便,我们把鞋套放在区域房的门口。
那天早上第一次用鞋套,孩子们和往常一样进区活动,带班老师及时提醒他们坐下来先穿上鞋套,这时郑xx提着一个鞋套走过来并递给老师说:“老师,我不会”很明显她需要帮助,老师蹲下身一边帮她穿一边讲解穿的方法,可陈并不想学,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她的视线已经在娃娃家了。又一个孩子过来请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同样耐心地给他讲解示范。可这还不算完,更多的孩子开始挤到老师的身边。为了避免孩子推挤造成危险,老师一一给孩子穿上了鞋套。事后我们在讨论现象的时候对此进行了分析:1.首先我们高估了幼儿的水平,对*而言,穿鞋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孩子们应该会穿鞋套,可事实上,现在的孩子缺乏动手的机会,很多孩子都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这个简单的动作;2.孩子处在好玩的区域环境中,他们走进这个房间以后恨不得马上脱掉鞋子飞奔进想去的区域,此时老师要教他们怎么穿鞋套,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为此,我们调整战略在当天午餐后的谈话时间,我们向孩子们讲解示范了穿鞋套的方法,又请个别孩子上前尝试了一下,成功了,老师和其他的孩子都高兴地为他拍手。
第二天早上区域又开始了,孩子们陆续进入游戏区域,在老师提醒下开始穿鞋套。郑xx两手撑开鞋口的橡皮筋,试着把脚尖穿进洞口,可是手没固定鞋口,鞋口的橡皮圈缩了起来,她重新撑起,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小脚一点点进了鞋套,终于成功了,她抬头高兴地向老师报告这个好消息,老师竖起拇指,给了她一个甜美的微笑,郑xx笑得更甜了。今天孩子们穿鞋套明显比昨天好了很多,很多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