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5:55
导读:在过去的一年,主动权益基金给大家带来了很不错的回报,也有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主动管理基金创造的价值,不断放弃自己炒股票,转而买入优秀的主动管理基金产品。那么,主动管理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到底来自哪里?完全是因为自己“炒股票”的能力更强吗?
在鹏华基本面投资大学鹏华基金梁浩团队阐述中,他们解答了我这个问题。梁浩所带领的鹏华成长投资团队认为投资收益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某种Beta,但这个Beta并不是指数的涨幅,而是国家的竞争力和资源禀赋。优秀的主动管理基金,要找到 社会 发展的方向,并且在最强的国家Beta上进行配置,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资不能“低头赶路,也要抬头望天”。自下而上看公司固然重要,也需要把一些中长期的国家趋势和产业趋势放入到投资框架中,实现Beta和Alpha的结合。 历史 上每一个大牛股,背后都有时代的烙印。
作为新兴成长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在此前也和梁浩有过深度访谈《鹏华梁浩:未来最大的阿尔法和最强的贝塔都来自于创新》。梁浩已经逐渐从一个完全自下而上的成长股基金经理,加入了自上而下的产业和国家发展视角。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梁浩的一些重仓股取得了好几倍的投资收益。而此次和梁浩共同管理产品的聂毅翔博士,更是有着羡煞旁人的学历背景。在获得了计算机的博士学位后,聂毅翔又去了顶尖商学院芝加哥大学攻读MBA,并且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我们知道,尤金·法玛是著名的“市场有效论”的提出者,也是经济三大学派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过去几年,A股基金更流行单基金经理的管理模式,鹏华基金的梁浩团队,通过双基金经理管理更好的解决基金经理之间盲点和覆盖效率的问题。梁浩具有很强的自下而上个股挖掘能力以及对大局观的把握,聂毅翔则对海外市场更加了解,特别是在港股上的投资,也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梁浩和聂毅翔对于底层投资的方*一致,彼此互相认同,不会产生损耗。我们相信两位优秀基金经理的合力,能够创造1+1>2的效果。以下是我们的访谈全文:
梁浩,追求十倍股的极致成长股选手
投资理念:自上而下产业趋势和自下而上公司竞争力相结合
代表产品:鹏华新兴产业混合
十倍股的来源之一:
企业家精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目标决定了投资框架,投资框架决定了投资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在梁浩的投资框架中,他追求找到中长期的十倍股。十倍股(TenBegger)最早由成长股大师彼得·林奇提出,在其80年代到90年代掌管富达的麦哲伦基金期间,曾经买到了一大批的十倍股。
那么十倍股的来源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鹏华基金梁浩的答案是推动 社会 发展中的创新力量,再叠加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梁浩希望能够在比较早期识别出优秀的管理层,当判断公司未来2-3年后的价值比今天的价格能够大幅上升后,就会长期重仓买入。
梁浩告诉我们,自己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中,都完成过对十倍股的重仓。2008年加入鹏华基金的梁浩,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基金经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梁浩在2009年为公司挖掘了一个股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取得了10倍涨幅,为基金组合贡献了超过8个亿的盈利。
到了2011年做基金经理后,梁浩又在重仓持有的情况下,在一个股票上三年赚到了10倍以上的收益。有人说,只有重仓一次十倍股,才能完成投资框架的升华。显然,梁浩追求的,就是不断找到十倍股并且重仓持有。
在这些十倍股中,梁浩发现区分公*期差异的是企业家精神。确实,我们看到全球最伟大的企业,几乎每一家都具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层。像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贝索斯、特斯拉的马斯克等,他们都有着极强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在推动 社会 进步。梁浩告诉我们,价值创造的本源来自企业家和企业自发的创造力。
十倍股的来源之二:
推动 社会 发展的产业趋势
我们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十倍股,这些公司共同的特征是符合 社会 发展的产业趋势。比如说,过去10年毫无疑问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 科技 创新大幅提高 社会 效率,实现了人和人、人与商品、人与信息等之间的连接。
每一个产业趋势,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找到产业趋势中的新变化,或者挖掘正在快速崛起的产业趋势,是寻找十倍股的源头之二。梁浩在投资中,会把更多精力花在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上。
梁浩告诉我们,在过去几年他看到了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叠加互联网的渠道和销售方式。沿着这一条产业趋势的变化,梁浩也在不断寻找受益的潜在十倍股。从公开信息能看到,梁浩很早就重仓了一个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和渠道销售的公司。
梁浩告诉我们,这个公司他早在12块钱左右就开始买入,之后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股价一路跌到了6块钱。在不断下跌的过程中,梁浩并没有恐慌,而是继续加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投资的信仰需要K线加持,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于基本面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只要股价下跌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梁浩能够在股价不断下跌中买入,就是对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产业趋势深信不疑。
果然,这家公司借助了互联网渠道,推出了爆款产品,业绩兑现了梁浩此前的判断。这家公司的股价也在2020年出现了很大的涨幅。
梁浩告诉我们,自己确实对于 社会 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变化更加敏锐一些。梁浩和其他成长股基金经理不同的是,他会用一级市场的方法,进行二级市场的投资。这种投资方法让梁浩对许多公司会布局更加早期。这也让梁浩相比于大部分成长股基金经理,持仓的股票没有那么白,需要一定的时间获得市场共识。好在过去几年,梁浩的这套方法运营得越来越娴熟,也不断被大家所认可。
十倍股的来源之三:
国家禀赋
做了许多年投资之后,梁浩逐渐意识到自上而下把握国家Beta的重要性,他发现十倍股最大的来源是国家禀赋。这个思维方式,也让梁浩在过去一年多,将投资框架从原来完全自下而上找Alpha,变成了自上而下大Beta和自下而上的个股Alpha相结合。
确实,我们所有入行的人看投资的书,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我们总是拿《Stock For the Long Run》里面杰瑞米。西格尔教授列举的大类资产长期收益去说服投资者,而那个资产收益也是来自美国。
我们看到的是斜率不断向上的美国,正是因为美国的国家禀赋。在不同的时代中,美股的十倍股也都是受益于国家禀赋,这或许才是十倍股最大的源头。脱离了国家的禀赋,一个企业很难逆流而上。
梁浩认为,大家常说Alpha和Beta不可兼得,你要么自上而下抓Beta,要么自下而上抓Alpha。没有人能同时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做好。实际上,梁浩做了几年自下而上的个股Alpha挖掘后,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把Alpha和Beta都抓住才行。这里说的Beta,不是今年赌一个行业,明年再赌一个行业,而是大的Beta。
梁浩对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过去30年表现最好的行业都做过深入研究。拿美国为例,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 科技 、可选消费和医疗,这就是大Beta。相反,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欧洲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然后再看日本,过去三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精密仪器、医药、交通运输;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空运、银行、矿业。最后*,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梁浩认为,首先要理解这个国家的Beta在哪里,否则你长期在一个弱势行业做研究,收益机会可能非常少。稳定的GDP增长是中国经济的最大Beta。我们这几年开始理解国家的Beta在哪里,从国家的红利和资源禀赋出发,去寻找一些大的机会,并且和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相结合。
未来中国的十倍股会来自四个方向
理解了国家Beta的重要性,就要从符合中国禀赋的领域去寻找下一个十倍股。梁浩认为未来大的Beta会出现在四大领域:
第一条大Beta是消费升级。我们看到从80后、90后、到00后,大家都愿意为一些好产品去支付相对好的价格。我们也看到许多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我们国家整体的工业设计水平在快速提升,也推动了消费升级的迭代。
我们一起做消费品投资,会更加看重品牌力和渠道力。品牌力占领老百姓的心智,渠道力占领老百姓购买产品能看到的地方。然而,这两年越来越多有产品力的公司冒出来,背后就是通过消费升级带动的。
第二条大Beta是 科技 创新。我们看到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 科技 创新,比如说 科技 赋能后对许多产业的系统性升级,本土的信息化系统能力在不断提高。今天,许多中国产业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沿,背后依靠的就是强大的信息化支撑。信息化还只是 科技 创新的一个方面,这一条赛道中会有许多公司走出来。
第三个大Beta是医药。医药同时受益于创新和人口老龄化。在创新领域,我们看到许多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今天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相比十年前有了大幅的提升,背后也是伴随着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升级。
第四个大Beta是制造业升级。这一块我们有工程师红利和劳动人口效率红利。我之前去北欧度假和当地人聊,他们每年都有很长的加强,而我们国内的劳动效率很高,也有大量的优秀工程师。
相信“国运”,才能找到十倍股
巴菲特说过,没有人可以做空自己的国家发财,言下之意是,投资赚钱必须相信“国运”。我们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百年美股牛市,告诉你什么叫赌国运”。投资的本质,就是赚取企业价值成长的钱。只有在一个长期经济成长的大赛道中,才能更高概率找到价值成长的公司。反之,在一个长期经济衰退的国家,大概率不仅找不到十倍股,很可能投资最终是亏钱的。
梁浩告诉我们,投资收益的来源,并不完全是我们个人的能力有多强,更多是来自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我们看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虽然他们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共同点都是相信美国的未来会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梁浩对于长期的投资收益充满信息。他认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在变得越来越强,只要国家的竞争力在,我们未来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投资美好生活,有了美好生活才会有投资收益。
聂毅翔:师从尤金·法玛的国际化视野专家
投资理念:用合理的价格买成长(GARP策略)
代表产品:鹏华创新驱动
投资最有效的是企业价值增长
我们做投资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尤金·法玛这个名字。他是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并且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鹏华基金的聂毅翔曾经在芝加哥大学攻读MBA,就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尤金·法玛。他对于这一套理论有了自我消化后的理解:相信长期坚持优秀的公司,价值最终会被体现出来。
投资中有各种各样的价格波动,理解什么造成了价格波动,就需要对股价的构成元素进行分解。聂毅翔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股价价格=估值(PE)X 盈利(EPS)。估值的波动更多来自市场情绪,是比较难把握的。主动选股的基金经理,更多应该把握盈利的变化。只要找到未来两三年盈利是不断向上增长的企业,大概率就能赚到盈利增长的钱。
我们曾经看过一个数据,从1900到2016年之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9.5%,其中估值的影响只有0.5%,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的9%全部来自盈利的因素,一半是企业增长获得的,另一半是企业分红获得的。从这个数据也能发现,拉长时间看,把握EPS(盈利)增长,是长期投资最有效的方法。
成长性是投资中的关键
聂毅翔的投资框架是西方常见的GARP策略,也就是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这个策略的核心部分是Growth(成长性),要用合理价格买成长。关于投资中到底赚的什么钱,聂毅翔继续用了一个海外投资大师的案例:
霍华德·马克思说过,市场上有两种做价值投资的方法,一种是用五毛钱买静态价值一块钱的东西,另一种是以一块钱买未来价值到两块钱的东西。前者是赚价值回归的钱,后者是赚企业成长的钱。
聂毅翔发现,赚价值回归的钱其实很难。首先,要把公司的价值算清楚,避免价值陷阱。其次,价值的回归通常需要外部的催化因素配合,这一点把握的难度也比较高。相比较而言,聂毅翔认为,把握企业盈利增长是自己更加擅长和喜欢的投资方式。拉长时间看,企业的盈利增长会来自三个方面:
1)符合 社会 结构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强大的Beta,顺着大时代更容易成长;
2)公司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说有好的产品、好的渠道、优秀的管理层。管理层战略眼光和执行力都比较强;
3)盈利增长的能见度比较高,聂毅翔希望能看到一个企业未来三年每年都有20-30%的盈利增长。要看清三年以后的事情比较难,以三年为时间维度,每年都能获得20-30%的盈利增长,其实已经很可观了。
当然,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在今年也写过一篇备忘录,指出预测未来是最难的,人也不要以为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是知道周期是有意义的。聂毅翔认为,判断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正是成长股投资的挑战所在,同时也是专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创造价值的部分。普通老百姓把钱交给专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正是因为这些专业的投资人士,具有超越普通人的企业长期定价能力。
预测短期很难,不要相信幸存者偏差
既然预测未来很难,特别是预测短期是几乎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希望预测明天股价的涨跌呢?关于这一点,聂毅翔的回答是:幸存者偏差永远会存在。他从一个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身边总是有人运气足够好,买到了涨停的股票,他就会误把运气作为自己的能力,并且会去和许多人宣传自己的“短期预测能力”。反过来说,如果有人预测错了,买到了跌停的股票,他们大概率不会和别人说。通过对于这种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身边总是存在能够预测短线的人。
关于幸存者偏差,巴菲特曾经用过另一个经典的比喻:抛硬币大赛冠军。当全美国所有人都在玩抛硬币的 游戏 时,连续抛10次一定有人10次都是正面。这个人就会误以为自己有一种能力,能够抛出硬币的正面(虽然我们都知道,抛硬币的结果是完全随机的)。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许多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因为能力亏回去。投资中拉长时间看,决定长期收益的就是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会在能够构建能力圈的领域下功夫,这样投资的护城河就会越来越深。
在投资中,聂毅翔不会去追短期的风格,他告诉我们这种方式看似资金效率很高,其实也存在两个风险:第一个风险是,买在了这个风格的山顶;第二个风险是,对个股没有深入理解,赚到的收益也不是来自能力,这样可能长期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
聂毅翔认为,投资还要赚到自己认知那一部分的钱,这也是对持有人负责的态度。
当极致的成长股选手遇到国际化视野专家
在当下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单一基金经理管理,那么为什么鹏华基金要发行由梁浩和聂毅翔共同管理的产品呢?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访谈了两位基金经理,他们认为通过共同的投资理念,和互补的方*,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梁浩是一名极致的成长股选手,永远在寻找未来几年的十倍股,具有很强的自下而上挖掘Alpha能力。聂毅翔受过系统性的西方成熟投资理念教育,也有着很强的国际视野和背景,对于一些大的Beta把握能力较强。
这种投资能力的结合,如同在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自下而上的Alpha,能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不同,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差异,而海外视角能够看透海外成熟市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借鉴到A股市场的投资,如同一个指南针的功效。
此外,在个股的跟踪上,两人也可以做到更好的互补,将团队的能力最大化。事实上,梁浩也会根据整个鹏华基金研究部的能力,弥补其投资上的短板,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产品。
我们也认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到“现代化2.0”时代,已经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而是更依赖平台的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力争为持有人赚取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 end -
安 昀 | 鲍无可 | 薄官辉 | 曹 晋 | 曹文俊 | 常 蓁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陈 宇 | 程 彧 | 程 洲 | 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董伟炜 | 杜晓海 | 付 斌 | 费 逸 | 方钰涵 | 方 纬
高兰君 |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 光 磊 | 归 凯
郭 锐 | 郭 堃 | 郭相博 | 韩 冬 | 郝旭东 | 郝 淼
何 帅 | 何晓春 | 侯振新 | 洪 流 | 胡昕炜 | 胡鲁滨
胡宜斌 | 胡 涛 | 黄 峰 | 黄立华 | 姜 诚 | 蒋 鑫
纪文静 | 焦 巍 | 贾 鹏 | 匡 伟 | 劳杰男 | 雷 鸣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 李元博 | 李耀柱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 李 巍 | 李晓星
李 竞 | 黎海威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廖瀚博
林 庆 | 刘 斌 | 刘 辉 | 刘格菘 | 刘 江 | 刘晓龙
刘 苏 | 刘 锐 | 刘 平 |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陆政哲 | 陆 欣 | 罗春蕾 |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马 龙 | 莫海波 | 牛 勇 | 潘 明 | 蒲世林 | 齐 皓
祁 禾 | 秦 毅 | 秦绪文 | 丘栋荣 | 邱 杰 | 曲 径
饶 刚 | 宋海岸 | 石 波 |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是星涛 | 孙 伟 | 汤 慧 | 唐颐恒 | 谭冬寒 | 谭鹏万
谭 丽 | 田彧龙 | 王大鹏 |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王 培 |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 王克玉 | 王 景
王诗瑶 | 王晓明 | 王筱苓 | 王园园 | 魏晓雪 | 魏 东
翁启森 | 吴 星 | 吴丰树 |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肖瑞瑾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许文星 | 许 炎 | 颜 媛 | 杨 栋 | 杨 浩 | 杨 瑨
杨锐文 | 杨 帆 | 杨岳斌 | 杨 明 | 姚 跃 | 姚志鹏
叶 展 | 易智泉 | 于 洋 | 于善辉 | 袁 宜 | 袁 航
袁 曦 | 余小波 |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张 峰农银汇理|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张金涛 | 张 骏 | 张 萍 | 张延鹏 | 张迎军 | 张益驰
章 晖 | 赵晓东 |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山 | 郑 伟
周应波 | 周克平 | 周 良 | 周雪军 | 朱 平 | 朱晓亮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 邹 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52
导读:在过去的一年,主动权益基金给大家带来了很不错的回报,也有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主动管理基金创造的价值,不断放弃自己炒股票,转而买入优秀的主动管理基金产品。那么,主动管理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到底来自哪里?完全是因为自己“炒股票”的能力更强吗?
在鹏华基本面投资大学鹏华基金梁浩团队阐述中,他们解答了我这个问题。梁浩所带领的鹏华成长投资团队认为投资收益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某种Beta,但这个Beta并不是指数的涨幅,而是国家的竞争力和资源禀赋。优秀的主动管理基金,要找到 社会 发展的方向,并且在最强的国家Beta上进行配置,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资不能“低头赶路,也要抬头望天”。自下而上看公司固然重要,也需要把一些中长期的国家趋势和产业趋势放入到投资框架中,实现Beta和Alpha的结合。 历史 上每一个大牛股,背后都有时代的烙印。
作为新兴成长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在此前也和梁浩有过深度访谈《鹏华梁浩:未来最大的阿尔法和最强的贝塔都来自于创新》。梁浩已经逐渐从一个完全自下而上的成长股基金经理,加入了自上而下的产业和国家发展视角。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梁浩的一些重仓股取得了好几倍的投资收益。而此次和梁浩共同管理产品的聂毅翔博士,更是有着羡煞旁人的学历背景。在获得了计算机的博士学位后,聂毅翔又去了顶尖商学院芝加哥大学攻读MBA,并且市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我们知道,尤金·法玛是著名的“市场有效论”的提出者,也是经济三大学派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过去几年,A股基金更流行单基金经理的管理模式,鹏华基金的梁浩团队,通过双基金经理管理更好的解决基金经理之间盲点和覆盖效率的问题。梁浩具有很强的自下而上个股挖掘能力以及对大局观的把握,聂毅翔则对海外市场更加了解,特别是在港股上的投资,也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梁浩和聂毅翔对于底层投资的方*一致,彼此互相认同,不会产生损耗。我们相信两位优秀基金经理的合力,能够创造1+1>2的效果。以下是我们的访谈全文:
梁浩,追求十倍股的极致成长股选手
投资理念:自上而下产业趋势和自下而上公司竞争力相结合
代表产品:鹏华新兴产业混合
十倍股的来源之一:
企业家精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目标决定了投资框架,投资框架决定了投资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在梁浩的投资框架中,他追求找到中长期的十倍股。十倍股(TenBegger)最早由成长股大师彼得·林奇提出,在其80年代到90年代掌管富达的麦哲伦基金期间,曾经买到了一大批的十倍股。
那么十倍股的来源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鹏华基金梁浩的答案是推动 社会 发展中的创新力量,再叠加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梁浩希望能够在比较早期识别出优秀的管理层,当判断公司未来2-3年后的价值比今天的价格能够大幅上升后,就会长期重仓买入。
梁浩告诉我们,自己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中,都完成过对十倍股的重仓。2008年加入鹏华基金的梁浩,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基金经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梁浩在2009年为公司挖掘了一个股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取得了10倍涨幅,为基金组合贡献了超过8个亿的盈利。
到了2011年做基金经理后,梁浩又在重仓持有的情况下,在一个股票上三年赚到了10倍以上的收益。有人说,只有重仓一次十倍股,才能完成投资框架的升华。显然,梁浩追求的,就是不断找到十倍股并且重仓持有。
在这些十倍股中,梁浩发现区分公*期差异的是企业家精神。确实,我们看到全球最伟大的企业,几乎每一家都具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层。像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贝索斯、特斯拉的马斯克等,他们都有着极强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在推动 社会 进步。梁浩告诉我们,价值创造的本源来自企业家和企业自发的创造力。
十倍股的来源之二:
推动 社会 发展的产业趋势
我们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十倍股,这些公司共同的特征是符合 社会 发展的产业趋势。比如说,过去10年毫无疑问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 科技 创新大幅提高 社会 效率,实现了人和人、人与商品、人与信息等之间的连接。
每一个产业趋势,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找到产业趋势中的新变化,或者挖掘正在快速崛起的产业趋势,是寻找十倍股的源头之二。梁浩在投资中,会把更多精力花在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上。
梁浩告诉我们,在过去几年他看到了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叠加互联网的渠道和销售方式。沿着这一条产业趋势的变化,梁浩也在不断寻找受益的潜在十倍股。从公开信息能看到,梁浩很早就重仓了一个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和渠道销售的公司。
梁浩告诉我们,这个公司他早在12块钱左右就开始买入,之后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股价一路跌到了6块钱。在不断下跌的过程中,梁浩并没有恐慌,而是继续加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投资的信仰需要K线加持,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于基本面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只要股价下跌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梁浩能够在股价不断下跌中买入,就是对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产业趋势深信不疑。
果然,这家公司借助了互联网渠道,推出了爆款产品,业绩兑现了梁浩此前的判断。这家公司的股价也在2020年出现了很大的涨幅。
梁浩告诉我们,自己确实对于 社会 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变化更加敏锐一些。梁浩和其他成长股基金经理不同的是,他会用一级市场的方法,进行二级市场的投资。这种投资方法让梁浩对许多公司会布局更加早期。这也让梁浩相比于大部分成长股基金经理,持仓的股票没有那么白,需要一定的时间获得市场共识。好在过去几年,梁浩的这套方法运营得越来越娴熟,也不断被大家所认可。
十倍股的来源之三:
国家禀赋
做了许多年投资之后,梁浩逐渐意识到自上而下把握国家Beta的重要性,他发现十倍股最大的来源是国家禀赋。这个思维方式,也让梁浩在过去一年多,将投资框架从原来完全自下而上找Alpha,变成了自上而下大Beta和自下而上的个股Alpha相结合。
确实,我们所有入行的人看投资的书,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我们总是拿《Stock For the Long Run》里面杰瑞米。西格尔教授列举的大类资产长期收益去说服投资者,而那个资产收益也是来自美国。
我们看到的是斜率不断向上的美国,正是因为美国的国家禀赋。在不同的时代中,美股的十倍股也都是受益于国家禀赋,这或许才是十倍股最大的源头。脱离了国家的禀赋,一个企业很难逆流而上。
梁浩认为,大家常说Alpha和Beta不可兼得,你要么自上而下抓Beta,要么自下而上抓Alpha。没有人能同时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做好。实际上,梁浩做了几年自下而上的个股Alpha挖掘后,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把Alpha和Beta都抓住才行。这里说的Beta,不是今年赌一个行业,明年再赌一个行业,而是大的Beta。
梁浩对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过去30年表现最好的行业都做过深入研究。拿美国为例,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 科技 、可选消费和医疗,这就是大Beta。相反,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欧洲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然后再看日本,过去三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精密仪器、医药、交通运输;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空运、银行、矿业。最后*,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梁浩认为,首先要理解这个国家的Beta在哪里,否则你长期在一个弱势行业做研究,收益机会可能非常少。稳定的GDP增长是中国经济的最大Beta。我们这几年开始理解国家的Beta在哪里,从国家的红利和资源禀赋出发,去寻找一些大的机会,并且和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相结合。
未来中国的十倍股会来自四个方向
理解了国家Beta的重要性,就要从符合中国禀赋的领域去寻找下一个十倍股。梁浩认为未来大的Beta会出现在四大领域:
第一条大Beta是消费升级。我们看到从80后、90后、到00后,大家都愿意为一些好产品去支付相对好的价格。我们也看到许多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我们国家整体的工业设计水平在快速提升,也推动了消费升级的迭代。
我们一起做消费品投资,会更加看重品牌力和渠道力。品牌力占领老百姓的心智,渠道力占领老百姓购买产品能看到的地方。然而,这两年越来越多有产品力的公司冒出来,背后就是通过消费升级带动的。
第二条大Beta是 科技 创新。我们看到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 科技 创新,比如说 科技 赋能后对许多产业的系统性升级,本土的信息化系统能力在不断提高。今天,许多中国产业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沿,背后依靠的就是强大的信息化支撑。信息化还只是 科技 创新的一个方面,这一条赛道中会有许多公司走出来。
第三个大Beta是医药。医药同时受益于创新和人口老龄化。在创新领域,我们看到许多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今天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相比十年前有了大幅的提升,背后也是伴随着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升级。
第四个大Beta是制造业升级。这一块我们有工程师红利和劳动人口效率红利。我之前去北欧度假和当地人聊,他们每年都有很长的加强,而我们国内的劳动效率很高,也有大量的优秀工程师。
相信“国运”,才能找到十倍股
巴菲特说过,没有人可以做空自己的国家发财,言下之意是,投资赚钱必须相信“国运”。我们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百年美股牛市,告诉你什么叫赌国运”。投资的本质,就是赚取企业价值成长的钱。只有在一个长期经济成长的大赛道中,才能更高概率找到价值成长的公司。反之,在一个长期经济衰退的国家,大概率不仅找不到十倍股,很可能投资最终是亏钱的。
梁浩告诉我们,投资收益的来源,并不完全是我们个人的能力有多强,更多是来自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我们看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虽然他们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共同点都是相信美国的未来会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梁浩对于长期的投资收益充满信息。他认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在变得越来越强,只要国家的竞争力在,我们未来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投资美好生活,有了美好生活才会有投资收益。
聂毅翔:师从尤金·法玛的国际化视野专家
投资理念:用合理的价格买成长(GARP策略)
代表产品:鹏华创新驱动
投资最有效的是企业价值增长
我们做投资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尤金·法玛这个名字。他是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并且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鹏华基金的聂毅翔曾经在芝加哥大学攻读MBA,就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尤金·法玛。他对于这一套理论有了自我消化后的理解:相信长期坚持优秀的公司,价值最终会被体现出来。
投资中有各种各样的价格波动,理解什么造成了价格波动,就需要对股价的构成元素进行分解。聂毅翔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股价价格=估值(PE)X 盈利(EPS)。估值的波动更多来自市场情绪,是比较难把握的。主动选股的基金经理,更多应该把握盈利的变化。只要找到未来两三年盈利是不断向上增长的企业,大概率就能赚到盈利增长的钱。
我们曾经看过一个数据,从1900到2016年之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9.5%,其中估值的影响只有0.5%,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的9%全部来自盈利的因素,一半是企业增长获得的,另一半是企业分红获得的。从这个数据也能发现,拉长时间看,把握EPS(盈利)增长,是长期投资最有效的方法。
成长性是投资中的关键
聂毅翔的投资框架是西方常见的GARP策略,也就是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这个策略的核心部分是Growth(成长性),要用合理价格买成长。关于投资中到底赚的什么钱,聂毅翔继续用了一个海外投资大师的案例:
霍华德·马克思说过,市场上有两种做价值投资的方法,一种是用五毛钱买静态价值一块钱的东西,另一种是以一块钱买未来价值到两块钱的东西。前者是赚价值回归的钱,后者是赚企业成长的钱。
聂毅翔发现,赚价值回归的钱其实很难。首先,要把公司的价值算清楚,避免价值陷阱。其次,价值的回归通常需要外部的催化因素配合,这一点把握的难度也比较高。相比较而言,聂毅翔认为,把握企业盈利增长是自己更加擅长和喜欢的投资方式。拉长时间看,企业的盈利增长会来自三个方面:
1)符合 社会 结构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强大的Beta,顺着大时代更容易成长;
2)公司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说有好的产品、好的渠道、优秀的管理层。管理层战略眼光和执行力都比较强;
3)盈利增长的能见度比较高,聂毅翔希望能看到一个企业未来三年每年都有20-30%的盈利增长。要看清三年以后的事情比较难,以三年为时间维度,每年都能获得20-30%的盈利增长,其实已经很可观了。
当然,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在今年也写过一篇备忘录,指出预测未来是最难的,人也不要以为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是知道周期是有意义的。聂毅翔认为,判断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正是成长股投资的挑战所在,同时也是专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创造价值的部分。普通老百姓把钱交给专业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正是因为这些专业的投资人士,具有超越普通人的企业长期定价能力。
预测短期很难,不要相信幸存者偏差
既然预测未来很难,特别是预测短期是几乎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希望预测明天股价的涨跌呢?关于这一点,聂毅翔的回答是:幸存者偏差永远会存在。他从一个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身边总是有人运气足够好,买到了涨停的股票,他就会误把运气作为自己的能力,并且会去和许多人宣传自己的“短期预测能力”。反过来说,如果有人预测错了,买到了跌停的股票,他们大概率不会和别人说。通过对于这种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身边总是存在能够预测短线的人。
关于幸存者偏差,巴菲特曾经用过另一个经典的比喻:抛硬币大赛冠军。当全美国所有人都在玩抛硬币的 游戏 时,连续抛10次一定有人10次都是正面。这个人就会误以为自己有一种能力,能够抛出硬币的正面(虽然我们都知道,抛硬币的结果是完全随机的)。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许多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因为能力亏回去。投资中拉长时间看,决定长期收益的就是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会在能够构建能力圈的领域下功夫,这样投资的护城河就会越来越深。
在投资中,聂毅翔不会去追短期的风格,他告诉我们这种方式看似资金效率很高,其实也存在两个风险:第一个风险是,买在了这个风格的山顶;第二个风险是,对个股没有深入理解,赚到的收益也不是来自能力,这样可能长期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
聂毅翔认为,投资还要赚到自己认知那一部分的钱,这也是对持有人负责的态度。
当极致的成长股选手遇到国际化视野专家
在当下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单一基金经理管理,那么为什么鹏华基金要发行由梁浩和聂毅翔共同管理的产品呢?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访谈了两位基金经理,他们认为通过共同的投资理念,和互补的方*,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梁浩是一名极致的成长股选手,永远在寻找未来几年的十倍股,具有很强的自下而上挖掘Alpha能力。聂毅翔受过系统性的西方成熟投资理念教育,也有着很强的国际视野和背景,对于一些大的Beta把握能力较强。
这种投资能力的结合,如同在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自下而上的Alpha,能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不同,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差异,而海外视角能够看透海外成熟市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借鉴到A股市场的投资,如同一个指南针的功效。
此外,在个股的跟踪上,两人也可以做到更好的互补,将团队的能力最大化。事实上,梁浩也会根据整个鹏华基金研究部的能力,弥补其投资上的短板,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产品。
我们也认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到“现代化2.0”时代,已经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而是更依赖平台的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力争为持有人赚取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 end -
安 昀 | 鲍无可 | 薄官辉 | 曹 晋 | 曹文俊 | 常 蓁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陈 宇 | 程 彧 | 程 洲 | 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董伟炜 | 杜晓海 | 付 斌 | 费 逸 | 方钰涵 | 方 纬
高兰君 |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 光 磊 | 归 凯
郭 锐 | 郭 堃 | 郭相博 | 韩 冬 | 郝旭东 | 郝 淼
何 帅 | 何晓春 | 侯振新 | 洪 流 | 胡昕炜 | 胡鲁滨
胡宜斌 | 胡 涛 | 黄 峰 | 黄立华 | 姜 诚 | 蒋 鑫
纪文静 | 焦 巍 | 贾 鹏 | 匡 伟 | 劳杰男 | 雷 鸣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 李元博 | 李耀柱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 李 巍 | 李晓星
李 竞 | 黎海威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廖瀚博
林 庆 | 刘 斌 | 刘 辉 | 刘格菘 | 刘 江 | 刘晓龙
刘 苏 | 刘 锐 | 刘 平 |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陆政哲 | 陆 欣 | 罗春蕾 |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马 龙 | 莫海波 | 牛 勇 | 潘 明 | 蒲世林 | 齐 皓
祁 禾 | 秦 毅 | 秦绪文 | 丘栋荣 | 邱 杰 | 曲 径
饶 刚 | 宋海岸 | 石 波 |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是星涛 | 孙 伟 | 汤 慧 | 唐颐恒 | 谭冬寒 | 谭鹏万
谭 丽 | 田彧龙 | 王大鹏 |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王 培 |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 王克玉 | 王 景
王诗瑶 | 王晓明 | 王筱苓 | 王园园 | 魏晓雪 | 魏 东
翁启森 | 吴 星 | 吴丰树 |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肖瑞瑾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许文星 | 许 炎 | 颜 媛 | 杨 栋 | 杨 浩 | 杨 瑨
杨锐文 | 杨 帆 | 杨岳斌 | 杨 明 | 姚 跃 | 姚志鹏
叶 展 | 易智泉 | 于 洋 | 于善辉 | 袁 宜 | 袁 航
袁 曦 | 余小波 |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张 峰农银汇理|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张金涛 | 张 骏 | 张 萍 | 张延鹏 | 张迎军 | 张益驰
章 晖 | 赵晓东 |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山 | 郑 伟
周应波 | 周克平 | 周 良 | 周雪军 | 朱 平 | 朱晓亮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 邹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