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故事中是哪位大哲学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6:3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2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一、老子和《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
老子的平生事迹,很不清楚。司马迁在《史记》一书里,给他写了一个传记,但是写得很简单。我们只知道他姓李,名耳,字聃。他是楚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也有人说他是陈国相人。苦县和相是一个地方,原来属于陈国,后来楚国出兵灭陈,就成为楚国的地方了。后来的人都称他为老子。"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大概凡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可以得到这个称号。
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后来因为周朝衰亡,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到了我国西北沙漠以西的地方。
老子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老子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这就是他唯一的著作《老子》。
老子的生卒年代,已经不知道了。历史学者们作过许多的研究,也有过不少争论,但是老子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人,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相传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学问,因此有人估计,老子的年岁应当长于孔子。孔子生在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大约生在周灵王初年(公元前570年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在的传说是不可靠的。根据老子的思想学说来看,老子比孔子晚,大约是战国时代的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他的著作《老子》这本书里。《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一共只有五千多字。后来的人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因为这本书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另外又有称它为"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的。
《老子》这本书,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和清魏源的《老子本义》。
由于老子的生平历史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老子》这本书是老子亲手所著的呢,还是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的关系并不很密切?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争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但是,较多的人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说法:老子是孔子以前的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亲手所著,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它的成书时间不会晚于战国中期。
我们知道,先秦的典籍很少是由一个人执笔写成的,而是由各学派的人不断地补充、发展,经过很多年代才成为一本固定的书。例如《易经》这部书,从它的形成到写成今天的《易经》的样子,至少经过了五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老子》这本书,文词很简短,比较艰深难懂。它虽然经过后人的增订补充,但是其中的主要思想仍然是老子的创见。现在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对天帝的否认,"道"的思想
老子是古代中国较早否认天帝的哲学家。
古代的中国人,以为宇宙间的事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或者称为天帝。天帝是有意志的,它有知识,能喜能怒。当它喜欢的时候,它就降福给人们;当它发怒的时候,灾祸就来临了。天帝有着最大的权威,它统治着宇宙万物,统治着每一个人。它不仅是天上的主宰,也是大地和人世间的主宰,人间的帝王,也是要受它的管辖的。所以人人都对天帝存在着敬畏的心情。这种观念,到了春秋时期才开始起了一些变化。
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无论在*、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动。旧的世袭贵族的势力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成长。这时期诸侯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连年不断的大宗军费和贵族生活的奢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起了人民的怨恨和愤怒,爆发了人民的反抗。这种剧烈的阶级变化和斗争的现实,使得当时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仅仅用爆力压迫是不行的。因而不得不去注意人民的意向。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对于天帝统治人民的威力有了怀疑,认为天帝也是要考虑人民的要求的。天帝的绝对权威地位开始动摇了。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是无情的,天地对于万物,如同人对于草结成的用来祭祀的狗一样,用过之后,就抛弃了,没有什么爱憎。这个比较的意思在说明万物的生长运行,并没有什么神的意志在支配着。
老子这种否认天帝支配万物的意思,和春秋时期人们所认识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记载,当时的历史学家已经知道冬至、夏至的周期。又发现木星十二年一循环的规律,定出了十二年为一周天的岁星纪年法。公元前七世纪初,对朔日的推算已经能够达到大体正确。这些都使人认识到天也有它一定的运行规律,并不能随意行动。所以天的观念,在人们心中逐渐地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因此,老子否认天帝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学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根据的。
老子否认天帝的存在后,提出了一个"道"来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说,道是"象帝之先"的,帝是古代一贯相传的最大权力的天神,但在老子看来,道在帝之前就已经有了。老子对于他所提出的道,作了许多解说。他说:这个道不是寻常的、一般的道理,而是天地的原始,万物的根本。它在天地万物生长以前,就已经有了。它永远不变地存在着,不停地在天地万物中间运行着。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亲,没有它,就没有宇宙。
老子又说,道是一种看不见形状,听不见声音,捉摸不到的一种混混沌沌的东西。当你遇见它的时候,看不见它的前面;跟着它的时候,又看不见它的后面。这是多么神秘呵!但是,它又是什么地方都存在的很平常的东西。
继承老子学说的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庄子曾经说过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名叫东郭子的人,问庄子说:"你经常说的什么道,究竟在哪里呢?"
庄子回答说:"道是什么地方都存在的。"
"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请你明白告诉我。"东郭子又问。
"在蝼蛄和蚂蚁的身上"。庄子说。
"怎么这样低下呢?"
"在小米和稗子里面。"
"怎么更加低下了呢?"
"在瓦甓里面。"
"岂不是愈来愈低下了么?"
"在大小便里面。"
东郭子听说"在大小便里面",觉得庄子愈答愈不成话,便不再问下去了。
庄子对东郭子说:"你要我明白告诉你道在什么地方,我只有把它说得低下些,才显出道是什么地方都存在的,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这个故事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蝼蛄、瓦甓,都包含着道。所以,道是什么地方都存在的。它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志,客观地存在着。庄子故意把道形容得那么低下,目的就在于打破大家对道的神秘观念。
三、"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
《老子》一书中,提出了如何治理国家的*主张,描述了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图景。
如何治理国家呢?老子认为最好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什么是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理想世界呢?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老子》一书中,处处都贯彻着无为的思想。无为就是无所作为。老子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治理国家,是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要去干涉他们。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虚无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东西。道本身不就是空虚而看不见的吗?它的作用却是这样伟大。例如车轮,如果没有中间的圆洞,就不能转动了。我们用的茶杯、磁碗等器皿,如果没有空的地方,就不能装东西。门户如果没有空处,就不能出入。房屋如果没有空处,怎么能住人呢?因此老子说,无和空才是有用的。我们对待事情,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人人按照无为的准则去过日子,去作人,国家按照无为的准则去治理,这样一切事情就能办理得很好了。
老子说,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陷于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越引起许多反常的事情。法令越分明,盗贼反而不断地发生。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东西来治理国家。他反对重税,反对强大的兵力,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认为这些都是违反了无为而治的原则的。
老子一再告诉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无为而治的原则,就会引起人民的变乱,以至无法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最好是放任无为,让人民觉得只有个*存在罢了,而实际上有*和没有*都是一样。这样人民自然会顺从,自然会变得朴实,自然会富裕起来。理想的君主,只不过是人民的一个首长,他的地位虽然在人民之上,但是人民不会感到他是一个负担和威胁。
老子又是主张愚民的。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治理人民,应该是削弱人民的志向,使人民愚昧无知。让人民吃饱了饭,筋骨坚强,能够很好地去劳动,过着没有知识、没有*、没有企求的生活。老子说出了人民越无知,对于统治者就越有利的道理,后世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愚民*,从老子这里得到了启示。
老子歌颂着原始的朴素和淳厚,他怀恋着古代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民带来了痛苦。所以他说,只有抛弃了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只有抛弃了文化学问,才能免于忧患。老子指斥了阶级社会所谓仁义的虚伪性,智慧和知识用于欺诈造成的恶果,这是老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但是,老子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的文化,把阶级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也说成是由于知识文化所带来的,这当然是很错误的。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
把这段话译成现代的语言是这样的:
"领土不大,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即使有船和车,没有地方乘坐它。即使有武器装备,也用不着。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舒服,住得安适,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生活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社会,正是远古的原始社会,这自然是永远不可能再出现了。老子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生活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残酷的情况下,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休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但是,小国寡民的理想,是违*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老子希望出现许多*的、彼此独立的小国,人民在每一个小国里,过着落后的原始生活,这与国家的统一,与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不正是背道而驰吗?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思想。
四、光辉的辩证法
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观察了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情况,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方面的成与改、存与亡、新与旧、福与祸等对立物的双方面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
老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后来的人常常引用。这就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汉朝有一部叫《淮南子》的书,这部书的内容很多是根据老子的思想写成的。其中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人,住在距离塞上不远的地方。有一天,他养的一匹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邻人们都替他惋惜,他的父亲却说:"怎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又跑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一匹匈奴的骏马。邻人们又都来庆贺,他的父亲说:"怎知道这不会变成一件坏事呢?"
家里有好马,他又是一个喜欢骑马的人,结果堕马跌折了脚骨。邻人们都来慰问,他的父亲说:"怎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匈奴兵大举入侵,附近的青壮年大都在战争中牺牲了,他却因为跛脚未能出征,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成语的由来。
这个故事里所说的好事和坏事,都是从个人和家庭狭隘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但是,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和古代思想家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初步臆测到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法原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说明老子没有把对立物的双方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是看作生动的、可以变动的东西。
《老子》一书中,许多地方还深刻地论证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老子说: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出现,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
物极必反:事情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老子说: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别的外来的原因,而是因为事物自身就包含着它的反面的东西。老子根据这种道理,总结出了一套*斗争的经验。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措施,那样会使问题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把天下搞坏,就会失去天下。
高明的统治者是能够保持住自己正面的地位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如何去做呢?是使自己处柔弱的地位,而使对方处于刚强的地位,刚强已极,就要转化到它的对面,归于失败。这个道理叫做柔弱胜刚强。为了证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举 了许多的例子。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又例如:人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死的时候便变得坚硬。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柔软,死了就变得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应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应属于生存一类。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木强大了就会摧折。柔弱是胜过坚强的。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子的先生常枞病了,老子去看望他。常枞向老子张开嘴问道:
"你看,我的牙齿还有吗?"
"没有了。"老子回答说。
"舌头还在吗?"
"在的。"
"懂了没有?"常枞问道。
"先生的意思是说:硬的早掉了,软的却还在。是吗?"老子回答说。
"你说的对。"
这个故事也是说明柔能胜刚的道理。
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他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产生;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从脚上第一步开始。所以老子又告诫统治者说,事物还稳定的时候,它的稳定容易维持。事物还脆弱时,容易消融。事物还微细时,容易打散。要在事物还未发生前先把它办好,要在事物还未混乱之前先把它理好。
老子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要比一般的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完备的、自发的、朴素的。老子的思想中,也还有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老子常常用静止的观点去看世界,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永远孤立和没有发展变化的。老子虽然承认自然的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只是反复的循环而已。又例如老子发现了强弱互相转化的规律,这虽然是老子辩证法中光辉的贡献,但是,他把弱能胜强,当作绝对的规律,不能认识强弱形势的互相转化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另外,老子的辩证法中,虽然有矛盾的观念,却缺乏积极斗争的思想。老子学说的精神,不是要发展矛盾,解决矛盾,向前推进,而是要阻止发展,保持原状以至向后倒退。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确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伟大的哲学家。
五、对后世的影响
因为老子提出了关于道的学说,后来的人就称老子的哲学学派为道家。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到庄子时,道家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后来的人谈到道家时,老子和庄子两人常常是并提的。
道家在我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封建社会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老子》一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喜欢阅读的著作。
道家思想的影响,从哲学方面来看,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宋朝的理学,都和道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哲学家,研究人生的问题比较多些,例如对于生活的态度,道德的修养这些问题,是十分注重的。但是,对于宇宙的形成,自然的发展等问题,注意比较少。老子关于道的学说,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观,对后来的哲学家有很大的影响。
在*方面,汉朝初年的黄老学说提倡休养生息的*,就是以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学说。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也常常采用老子所阐明的驾驭臣民的法术,来加强他们的权力,巩固统治。
另外要说到的是老子和道教的关系。
道教是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汉朝末年张道陵所创立的。这种宗教混杂了巫术、神仙、鬼神、阴阳五行等内容,专门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等迷信。道教创立以后,就尊奉老子为祖师。
道教既然是张道陵所创立的,为什么要尊奉老子为祖师呢?这是有一定的缘故的。
老子的生平事迹,在很早的时候就失传了,所以连汉朝的司马迁对老子的记载都很不清楚。当时大概有不少关于老子的传说,例如说他因为修道,活了二百来岁,他的学问是如何渊博高深,像孔子这样的大学者都要向他请教等等,所以汉朝时候的人,对老子是非常崇拜的。
秦汉的时候,信仰神仙的风气很盛行,相传秦始皇曾经派了五百个童男和五百个童女到海外去找寻仙药。大约汉朝初年,老子也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了。后来对老子的渲染愈来愈多,成了一位活神仙。道教创立后,为了吸引群众的注意和信仰,就尊奉这位活神仙为祖师,尊称他为"太上老君",《老子》这部书,也就成为道士们诵读的*了。
道家和道教是不相同的,一个是哲学派别,一个是宗教,各不相干。由于老子的缘故,有人把道教和道家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六、结 语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否认天帝的存在,打破了天帝的崇高地位,提出道来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并且把天地万物的生长、运行和灭亡,看成是自然的作用,并没有什么神的意志在支配。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老子在*思想方面,主张无为而治。他的理想世界,是远古时代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老子观察了天地万物和社会历史中新与旧、成与败、存与亡等对立物双方的变化情况,提出了许多辩证法思想,这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放射出来的极为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值得我们特别珍视和感到骄傲的一份历史遗产。
老子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和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转载自中国老子网www.chinalaozi.cn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2
是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o),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和经济学院任讲师。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且1914年加入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参加和平主义者的活动,被处罚金,革职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1919)。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一书。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曾参与召开国际战争罪审判法庭。生前的最后三年出版了一生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自传》。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3
你说的这个人叫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o),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和经济学院任讲师。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且1914年加入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参加和平主义者的活动,被处罚金,革职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1919)。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一书。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曾参与召开国际战争罪审判法庭。生前的最后三年出版了一生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自传》。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3
我找到原文了!
这个故事在管理上经常引用:
余世维在中国人寿讲座实录讲座:
大哲学家兼大数学家罗素有二个小孩,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二个小孩小的时候罗素先生带他们二个到海边去玩,她那个儿子看到很漂亮的珊瑚石,爸帮我抱一下吧!罗素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吗?每个人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你喜欢你就抱吗,我不喜欢。他的儿子只好自己抱,抱到一半就抱不动了,给他妹妹说,妹,帮哥哥抱一下吧!他妹妹哭起来说,哥哥我没法帮你。兄妹二个只好放下珊瑚石,跟爸爸回来。没有想到长大以后伊利加就再也不回头,罗素晚年写回忆录写到这一点,我太迷信管理理论,伤了我那二个孩子的心,没有想到他们一去永不回头。
http://www.51e.cc/wenzhang.asp?id=150
最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9 20:44
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o),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和经济学院任讲师。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且1914年加入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参加和平主义者的活动,被处罚金,革职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1919)。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一书。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曾参与召开国际战争罪审判法庭。生前的最后三年出版了一生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自传》。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请问故事中是哪位大哲学家?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 老子的平生事迹,很不清楚。司马迁在《史记》一书里,给他写了一个传记,但是写得很简单。我们只知道他姓李,名耳,字聃。他是楚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也有人说他是陈国相人。苦县和相是一个地方,原...
苏格拉底的故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
苏格拉底的话寓言故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
找有关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
苏格拉底的故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四、别跟驴计较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 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
苏哥拉底的一生~~~是怎么的?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
苏格拉底是谁?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
哲学家黑格尔名人故事
黑格尔只干了 21 个月的新闻工作,后来便到大学里继续担任哲学教授。他的许多重要哲学著作,都是在这后一个阶段撰写的.。因此,有人评论说,假如这位大哲学家当年不因碰壁而离开新闻岗位的话,可能他就无法把他的辩证法研究出来了!2.有一次黑格尔家中不慎失火,惊慌失措的仆人闯进书房,对着正在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