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8:05
“治愚先治本”,30多岁的范翠鲜是县农业局到高培村的驻村指导员,“范姐”是群众对她的爱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能力差,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素质是她驻村工作的第一要务。为此,她跑遍县级相关职能部门,邀请各行业专家以及部门领导到挂点村传经送宝,并为该村联系争取得电视机、影碟机一套,开展电化教育,从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对农民群众“补脑”“充电”,使他们在致富意识上得到了增强,在致富本领上得到了提高,把更多的群众培养成“土专家”和“田秀才”。
承包有20亩茶场,经营一个茶叶加工作坊的高培村党员龙庆宜,多年来受制于茶叶种植管理落后,加工技术粗糙。“范姐”到来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仅送来一些技术光碟让他学习,而且请来了专家和技术员现场授课指导。现在龙庆宜已成为该村茶叶种植和加工响当当的人物,并且经常义务指导其它茶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双带”模范作用。
同样,驻村指导员结合送科技、送*、送法律、送信息、送温暖的“五送传情”活动,使农民发家致富有了新的依托。至今驻村指导员先后组织举办新农村建设知识和茶叶技术、宝石加工等培训班21期,送农村*书籍654册,共有党员、群众3142人次受益。
同乐乡有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10394亩,油茶林种植面积58458亩,茶叶和油茶林是该乡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孟江茶油素有“孟江茶油天下流”的美称。此外,野生葡萄也是该乡传统农业特色产业。
这些产业长期以来只是增产不增收,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一直困扰当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多年未解决的问题,来自市*办驻高武村指导员覃慧,戴着一副眼镜,儒雅斯文,像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深入农户调查摸底,了解农产品市场出路难的症结所在,并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上寻找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大胆提出请南宁茶商对本地茶叶进行深加工和邀请广西农科院园艺所有关专家对葡萄种植管理和葡萄酒配制作指导的建议,建议书已通过初步审核。这为当地农业走产、供、销道路提供有力支持,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基础条件。在同乐乡19个行政村中尚有归亚村至今未通公路,居民近2000多人,平时徒步到乡*所在地要行走3个小时,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丰富的竹木资源无法运出山外,严重了阻碍了经济发展。
虽然归亚村公路项目08年已经立项,但是中间隔着20多米宽的河流,还是让归亚人对公路可望而不可求,对他们来说桥梁建设几十万元投入,即使群众投工投劳,资金缺口部分仍是天文数字,无力承担。李世林驻村指导员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就像迎来救星,对公路开通又多了几分期待和希望,坐车走出大山的愿望不久将来也许会实现。李世林作为市*办工会*,即是该乡驻村指导员中职务最高的(正处级干部),也是年龄最长一个,深知开通公路对村*义重大,压力和责任并存。他不顾路途艰辛多次到拟建桥梁地方勘察,并多次跑到发改、扶贫、交通、财政等部门申请立项,他的努力和真诚,深深打动了有关部门负责人,最终协调给予桥梁建设项目立项。如今,一条宽2米长200米的水泥硬化道路把七团村两个自然屯紧紧衔接起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两个村群众架起友谊路,这就是县政协办驻村指导员关向明为该村做的第一件好事实事。
水利维修、村道硬化、校舍建设、人畜安全饮水池等等基础设施,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正一件件落实,一项项实施,群众大加赞赏,驻村指导员将给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带来很大的变化
位于海拔900多米,与贵州省接边的归美村,距离乡*所在地15公里,解放至今群众看病就医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生于北方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赵洪宽是归美村驻村指导员,初来乍到,听懂群众说“侗话”比外语还难,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既来之则安之,摆正位置后,他积极深入村屯调查研究,当务之急是让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是“新农合”这个新鲜事物对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苗族同胞来说接受不接受,赵洪宽心里根本没有底。他早上天微亮就进村入户,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村寨路陡,夜晚行走相当不便,但是他毫无怨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和干事精神感染了乡、村干部,同时也深深打动了农民群众,纷纷主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他带领和影响下该村“新农合”参合率排在全乡前列。
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一个能容纳30多个立方的村级垃圾处理场坐落在寨大村寨边,群众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烧毁,这就改变多年来乱扔乱丢垃圾现象,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树立文明卫生观念。如今,驻村指导员已把“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延伸到村级,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农民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市、县、乡新农村指导员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7件,捐赠资金4.3万元,物资折价3.14万多元,驻村指导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新一轮农村扶贫攻坚已启程,苗乡侗寨明天会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8:05
“治愚先治本”,30多岁的范翠鲜是县农业局到高培村的驻村指导员,“范姐”是群众对她的爱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能力差,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素质是她驻村工作的第一要务。为此,她跑遍县级相关职能部门,邀请各行业专家以及部门领导到挂点村传经送宝,并为该村联系争取得电视机、影碟机一套,开展电化教育,从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对农民群众“补脑”“充电”,使他们在致富意识上得到了增强,在致富本领上得到了提高,把更多的群众培养成“土专家”和“田秀才”。
承包有20亩茶场,经营一个茶叶加工作坊的高培村党员龙庆宜,多年来受制于茶叶种植管理落后,加工技术粗糙。“范姐”到来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仅送来一些技术光碟让他学习,而且请来了专家和技术员现场授课指导。现在龙庆宜已成为该村茶叶种植和加工响当当的人物,并且经常义务指导其它茶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双带”模范作用。
同样,驻村指导员结合送科技、送*、送法律、送信息、送温暖的“五送传情”活动,使农民发家致富有了新的依托。至今驻村指导员先后组织举办新农村建设知识和茶叶技术、宝石加工等培训班21期,送农村*书籍654册,共有党员、群众3142人次受益。
同乐乡有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10394亩,油茶林种植面积58458亩,茶叶和油茶林是该乡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孟江茶油素有“孟江茶油天下流”的美称。此外,野生葡萄也是该乡传统农业特色产业。
这些产业长期以来只是增产不增收,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一直困扰当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多年未解决的问题,来自市*办驻高武村指导员覃慧,戴着一副眼镜,儒雅斯文,像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深入农户调查摸底,了解农产品市场出路难的症结所在,并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环节上寻找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大胆提出请南宁茶商对本地茶叶进行深加工和邀请广西农科院园艺所有关专家对葡萄种植管理和葡萄酒配制作指导的建议,建议书已通过初步审核。这为当地农业走产、供、销道路提供有力支持,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基础条件。在同乐乡19个行政村中尚有归亚村至今未通公路,居民近2000多人,平时徒步到乡*所在地要行走3个小时,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丰富的竹木资源无法运出山外,严重了阻碍了经济发展。
虽然归亚村公路项目08年已经立项,但是中间隔着20多米宽的河流,还是让归亚人对公路可望而不可求,对他们来说桥梁建设几十万元投入,即使群众投工投劳,资金缺口部分仍是天文数字,无力承担。李世林驻村指导员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就像迎来救星,对公路开通又多了几分期待和希望,坐车走出大山的愿望不久将来也许会实现。李世林作为市*办工会*,即是该乡驻村指导员中职务最高的(正处级干部),也是年龄最长一个,深知开通公路对村*义重大,压力和责任并存。他不顾路途艰辛多次到拟建桥梁地方勘察,并多次跑到发改、扶贫、交通、财政等部门申请立项,他的努力和真诚,深深打动了有关部门负责人,最终协调给予桥梁建设项目立项。如今,一条宽2米长200米的水泥硬化道路把七团村两个自然屯紧紧衔接起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两个村群众架起友谊路,这就是县政协办驻村指导员关向明为该村做的第一件好事实事。
水利维修、村道硬化、校舍建设、人畜安全饮水池等等基础设施,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正一件件落实,一项项实施,群众大加赞赏,驻村指导员将给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带来很大的变化
位于海拔900多米,与贵州省接边的归美村,距离乡*所在地15公里,解放至今群众看病就医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生于北方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赵洪宽是归美村驻村指导员,初来乍到,听懂群众说“侗话”比外语还难,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既来之则安之,摆正位置后,他积极深入村屯调查研究,当务之急是让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是“新农合”这个新鲜事物对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苗族同胞来说接受不接受,赵洪宽心里根本没有底。他早上天微亮就进村入户,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村寨路陡,夜晚行走相当不便,但是他毫无怨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和干事精神感染了乡、村干部,同时也深深打动了农民群众,纷纷主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他带领和影响下该村“新农合”参合率排在全乡前列。
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一个能容纳30多个立方的村级垃圾处理场坐落在寨大村寨边,群众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烧毁,这就改变多年来乱扔乱丢垃圾现象,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树立文明卫生观念。如今,驻村指导员已把“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延伸到村级,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农民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市、县、乡新农村指导员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7件,捐赠资金4.3万元,物资折价3.14万多元,驻村指导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新一轮农村扶贫攻坚已启程,苗乡侗寨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