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球蛋白是谁在何时发现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3: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3
整个过程需要提到几个重要的人物供你参考。
1891年德国学者Behring(埃米尔·冯·贝林)应用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获得成功,开创免疫血清疗法,提到“抗毒素”的血清治疗,使得抗原,抗体概念逐步形成,于190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19世纪末的德国学者欧根·埃利希,他所提出的体液免疫理论和抗体生成侧链学说使其在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为了支持其学说,创造了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抗体、补体、受体、类毒素、侧链等术语。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20世纪30年代,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
1972年,Gerald Maurice Edelman(美国人)和Rodney Robert Porter(英国人)因为阐明了抗体的本质和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Edelman和Porter 各自发表了对抗体分子构造基本研究成果,他们皆将抗体分解成小片段来观察。Porter主要致力于将抗体中负责与外来抗原结合的部分从抗体中分开,他发现可利用酵素--木瓜蛋白(papain),将抗体分成三部分,其中包含了两个较小且相似的片段,可与抗原特异地结合,其它方面也有几乎相同的性质;另外一片段欠缺活性,但保持原来的抗体分子具有生物学上的性质。Edelman将抗体分子假定与其它各种蛋白质一样,由一些 polypeptide链所构成,而他认为polypeptide链间最可能以硫键结合在一起,故他试图将这些键结打断来观察其中的各条polypeptide链,结果他发现这些胺基酸链单独存在时都不具有任何抗体的功用。后来他们两人终于证实:抗体是由四条 polypeptide 链,就是两条同样的light chains和两条同样的heavy chains所构成,并全部集合成一个Y 字型(参考fig.1.),其Y字上半部之 V 字型的两边,分别由一条light chain及一条heavy chain的上半部所组成,负责与外来的抗原结合,Y字的下半部则包含了两条heavy chains的下半部;其实抗体有多种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都具有其不同的功能与特性,但是它们全部都具有上述所说的分子型态。Porter综合这些结果提出抗体分子的标本,后来被证实具有非常的正确性。
1968年和1972年世界卫生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专门委员会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3
在免疫学发展的早期人们应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经一定时期后用体外实验证明在其血清中存在一种能特异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组分称之为抗毒素,或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组分称之为凝集素。其后将血清中这种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组分称为抗体(antibody,Ab),而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之为抗原(antigen,Ag)。由此建立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
1890年德国学者Behuing和日本学者北里用白喉杆菌外毒的组分称为抗毒素,这是在血清中发现的第一种抗体。这种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之为免疫血清。
早在40年代初期Tiselius和Kabat就证实了抗体活性与血清丙种球蛋白组分相关。他们用肺炎球菌多糖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然后加入相应抗原吸收以除去抗体,将去除抗体的血清进行电泳图谱分析,发现丙种球蛋白(γ-G)组分明显减少,从而证明了抗体活性是存在于丙种球蛋白内。其后,经对不同免疫血清的电泳分析,超速离心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发现大部分抗体活性存在于γ球蛋白内,但有小部分抗体活性可存在于β球蛋白内。它们的离心常数分别为7S和平共处9S,分子量分别为16万和90万。因此它们分别被命名为7Sγ球蛋白分子(16万)19S, β2巨球蛋白分子(β2M,90万)和β2A球蛋白分子,所以从早期对抗体性质的研究证明抗体不是由均质性球蛋白组成,而是由异性球蛋白组成。
实际上,当输血医学进入60年代后,已经逐渐明了,具有抗体活性的5类球蛋白,在电泳中分布在α2到γ很长的一段,而且相互重叠。所以丙种球蛋白并不能代表抗体。
为了纠正概念上的混乱,1964年WHO提议,讲血浆中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而丙种球蛋白一词只在电泳分析中使用。但是《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90年版的时候仍然沿用了“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