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6 14: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05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w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爱莲说》
爱,喜欢。 莲,在这里是指莲花。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想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2.《爱莲说》的写作背景
《爱莲说》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耀为南康(今江西星子)郡守,命人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名日“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微摇,朵朵鲜花额首,阵阵馨香扑鼻。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便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3.《爱莲说》的主题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批判,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周敦颐(1017一1073),北宋哲学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5.全文两个自然段,被分为两个部分。
学习第一部分,既第一自然段。
6.熟读第一部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阅读3遍,背诵5分钟,力争背会,或默写。
②标注句子和重点字的读音。
7.学习第一部分第①句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字词:水,水中。 陆,陆上。 草,草本。 木,木本。 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了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 花,花朵,花。 可。值得。
爱,喜爱,怜爱。 者。……的。 甚,很,非常。 番,多。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文中作用:全文的总起句,泛论。“爱”字意蕴丰富,领起全篇。
8.学习第一部分第②句
②晋陶渊明独爱菊。
字词:晋,晋代。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曾作《桃花源记》。 独,只。 爱,喜爱。 菊,菊花。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文中作用:从第①句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既写出了陶渊明的性格特征,又赞颂了他不苟世俗的高洁品质。
9.学习第一部分第③句。
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字词:自,自从,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李唐”。 来,以来。 世,社会。 世人,社会上的人。 甚,十分,都。 爱,喜爱。牡丹,牡丹,不翻译。
译文:从李氏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文中作用:再举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下文写的莲。
10.学习第一部分第④句。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字词:予,我。 独,只,仅仅。 爱,喜爱。 莲,莲花。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泥,污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转折连词,却。 不,否定副词,不,不翻译。 染,沾染(污秽)染。 濯,洗。 清,清水。 涟,水波,洗涤。 不,否定副词,不,不翻译。 妖,艳丽。
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文中作用:“予独爱莲”道出了作者的心意,“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11.学习第一部分第⑤句。
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字词:中,内部。 通,贯通。 外,外部。 直,笔直。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 香,香气。 远,远播。 益,更加。 清,清芬,这里指清香。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挺立,竖立。
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文中作用:采用四字句和骈文的形式,生动贴切的描述了莲花高洁的具体形象 。
12.学习第一部分第⑥句。
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字词:可,只能。 远,远远的。 观,观赏。 而, 。 不,否定副词,不。 可,能。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靠近赏玩。 焉,语气助词,啊。
译文: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文中作用:作者隐喻自为莲,揭示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情愿保持坚贞气节的美好品格。
13.第一部分段意
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三方面描写它的形象,表明自己“独爱莲”的原因,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4.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⑦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⑧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找出使用的修辞格。 ②背诵与默写。
15.学习第二部分,完成第⑦句赏析。
⑦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字词:予,相当于第一人称,我。 谓,认为。 菊,菊花。 之,的。 隐,动词,隐居。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君,品德高尚。 子,君子,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 者,的人。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不得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文中作用: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作隐士、富贵者、君子,对这三种花的不同评论,实际上是对不同的爱花情趣的人的评价。
16. 学习第二部分,完成第⑧句赏析。
⑧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字词:噫,叹词,表示感慨,唉。 菊,菊花。 之,的。 爱,喜爱。 陶,代指陶渊明。 鲜,少。 后,以后。 闻,听到。 莲,莲花。 之,的,助词。 爱,喜爱。 同,像,如同。 余,我。 者,的。 何,什么。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文中作用: 三叹。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三叹爱牡丹者众。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7. 学习第二部分,完成第⑨句赏析。
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字词:牡丹,花名,牡丹。 之,的。 爱,喜爱。 宜,当然,应该。 众,从众,多。 矣,助词,了。
译文: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文中作用: “宜乎众矣”与前文“鲜有闻”、“何人”对比,不明说而暗讽,表达了作者对世人争名夺利、爱慕权贵之风的厌恶之情。 也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夷。
18.概括第二部段意
揭示菊、牡丹和莲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慨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19.《爱莲说》的主旨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
2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分别进行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1. 在《爱莲说》的第1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清高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裹玩焉)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2. 下列对《爱莲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有(ABC)
A.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用意是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
都弃。
D.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作者小时候被池塘的水溺过,受了莲的欺负,以致于长大了对莲仍然心有余悸,十分的讨厌它。
23.如何理解“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爱莲说》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25. 《爱莲说》一文的写作手法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文章用了四个叠套式的衬托,用“菊”“牡丹”分别正衬和反衬“莲”,用陶渊明、世人衬托自己,用“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志向的与众不同,主题得到层层深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比喻,勾勒出优劣不同、高下有别的三种形象。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抒写了自己的抱负、向往和追求。
26.中考链接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需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与“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句子与“善,陈需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如果每件事都有人负责,那么你负责什么事呢?
4.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