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9 0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02:39
近期一共有两起新能源汽车召回的事件,一次10月28日召回的部分威马,另一次则是10月23日召回的部分进口 特斯拉Model S、Model X。这两次召回除了车型、原因不一样以外,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威马属于主动召回,特斯拉则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也就是被动召回。
威马的主动召回,从事故发生到召回,威马仅用了23天时间,特斯拉被动召回,虽然是规规矩矩的在华进行召回了,但却在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封信中,否认其车辆悬架存在隐患,并表示出现损坏并非质量问题,而是部分中国车主滥用造成。"我们只能选择自愿召回,否则将背负沉重的行政负担。"
特斯拉的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反感,同时,新华网也在11月4日专门发表标题为《特斯拉恶意甩锅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无理傲慢》文章,评论此事。
新华网写道:笔者关注中国汽车召回多年,这种在中国认账召回,在美国嘴硬甩锅的怪事还是头一次看到。早些年,由于召回法规在中国缺位,倒是出现过厂家在国外召回,在中国不召回的案例。
文中还写道:按照中国召回法规,中国监管部门在收到相关线索后依照程序启动缺陷调查,受调查影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车都已经在中国召回了,车企在海外却不认账,甩锅中国用户使用习惯和监管部门压力,这种"特斯拉傲慢"惯不得。
此次特斯拉被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经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前悬架后连杆球头螺栓会产生初始裂纹,继续使用车辆时该裂纹可能出现延展并导致球头螺栓断裂。在极端情况下球头锥形座可能会从转向节中脱出,影响车辆的操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到底是质量问题还是中国车主难伺候?笔者认为:既然把在美推出的车型拿到中国来卖,那说明这就是一款全球车型,全球车型就需要全球其它地区正常使用,中国拥有全球最复杂多样的道路,但中国的车主都是正常的。
在出现众多"断轴"事件中也没有车主是因为拿去和普拉多、帕杰罗比越野所导致的,大多"非正常"断轴都是在正常大马路的,还有的只是倒车入库就发现断螺丝。
换个角度想,像Model S和Model X动辄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能买得起这类车的人,有必要去讹特斯拉几十万吗?他们或许更想要的是一个态度和一个解决在非正常情况下出现断轴问题的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特斯拉表示:我们只能选择自愿召回,否则将背负沉重的行政负担。确实,如果不召回,负担会很重,但特斯拉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调查认为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通知生产者实施召回。
注意,如果生产者认为其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证明材料。*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组织与生产者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对证明材料进行论证,必要时对汽车产品进行技术检测或者鉴定。
这说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并不是"说你有问题就有问题",它给了生产厂家提出问题的时间、空间以及程序。如果厂家不认同缺陷调查结果,完全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提出异议,并按程序进行相关技术检测或者鉴定。因此,特斯拉在美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其次,《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还规定,生产者既不按照通知实施召回又不在本条第二款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的,或者经*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组织论证、技术检测、鉴定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责令生产者实施召回;生产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
这才是特斯拉真正畏惧的根本原因,若真是出现了"强制召回"的情况,对特斯拉在华品牌建设甚至在全球其它国家的声誉、信誉都会受到影响。在笔者看来,若真是产品无问题,特斯拉完全通过正当程序说明,大可不必专门在美说"是部分中国车主滥用造成"。
笔者认为:特斯拉在美的说法,也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在美发起召回,毕竟在华召回的都是从美国市场进口的车型,各个零部件完全一致,既然中国召回了,那美国不召回吗?如果在美召回,规模恐怕就不是中国市场的这么点了。
对于特斯拉这次召回的做法,不仅仅是网友、车主看不下去,除了新华网发文痛批以外,中国经济网在10月30日就发布标题为《评特斯拉召回:你俨然就是一朵"白莲花"》的文章。
正如新华网所说: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浪代表,特斯拉已经成为市值超越丰田等传统车企的明星科技企业。不过要想开得长远,首先要学会遵守当地法规,保护好车主的正当权益。否则,狂飙的股价也难以成为支撑起质量问题的千斤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