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孔类动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8 20:4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7
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7
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7
单孔类(单孔目)只有二科,几种。即鸭嘴兽、原针鼹、针鼹。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但哺乳,体温未完全恒定。特点是尿殖孔和排泄孔是同一个腔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8
身体只有一个“出口”,像草履虫,水螅
简单的说就是“吃”和“排泄”一个通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8
单孔目是原兽亚纲现存的唯一代表,也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单孔目因消化、生殖和泌尿管道均通入泄殖腔,有一个共同的开口而得名。
单孔目成员为卵生,无齿而具有喙,无外耳,后肢有毒距(仅有的有毒的哺乳动物)。这些特征均更接近于鸟类而有别于其它哺乳动物。
单孔目成员也具有很多哺乳动物的特征,如体表被毛,哺乳,心脏四室,体温比较恒定,脑较大而发达,下颌为单块齿骨构成(此为区分哺乳动物和似哺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单孔目化石并不丰富,真正的单孔目化石仅能追溯到中新世,其起源尚不明朗,有人认为可能和摩根锥齿兽等早期原兽类相关,有人认为单孔目可能和现代的其它哺乳动物分别起源于不同的爬行动物祖先,二者独立演化,也有人认为新近的研究表明单孔目实际上可能和现代的其它哺乳动物关系并不是很远。
单孔目现存仅2科3属3种,唯一的分布地区是大洋洲。
代表动物是针鼹和鸭嘴兽
针鼹科有2属2种,即针鼹Tachygolssus aculeatus(或称短吻针鼹)和原鼹Zaglossus bruijnii(或称长吻针鼹)。针鼹又称刺食蚁兽,身上即有毛又有棘刺,喙长,以白蚁等为食,擅长挖掘。针鼹虽为卵生的单孔类,却也有育儿袋,卵直接产到育儿袋中孵化,而孵化后幼兽继续在袋中生活一段时间。短吻针鼹是现存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单孔目,遍布澳洲*,塔斯马尼亚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的中部和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短吻针鼹身上毛较多,曾经被当作是独立的种。长吻针鼹现在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但是在更新世则可见于澳洲*和塔斯马尼亚岛。长吻针鼹的体型几乎比短吻针鼹大一倍,是最大的单孔目成员,喙长而弯,身上的刺短而稀疏,毛发则比较多。长吻针鼹过去曾被分成3个不同的种,其中三趾原鼹在岛上分布广泛,而立另外两种则局限于东北部的高地。现在长吻针鼹均被归入同一种,下设不同的亚种。
鸭嘴兽科仅鸭嘴兽Orhithorhychus anatinus一种,是单孔目中人们最熟悉的代表,仅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澳洲的象征性动物之一。鸭嘴兽是体型最小的单孔目动物,适应水路两栖的生活,在溪流或湖泊边挖穴居住,在水中捕食螯虾等水生动物。鸭嘴兽最显著的特征是似鸭般扁平的嘴,嘴触觉灵敏,可以用来在浑浊的水中寻找猎物。脚上有蹼,尾部似河狸,擅长游泳,在晨昏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7
单孔类(单孔目)只有二科,几种。即鸭嘴兽、原针鼹、针鼹。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但哺乳,体温未完全恒定。特点是尿殖孔和排泄孔是同一个腔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8
身体只有一个“出口”,像草履虫,水螅
简单的说就是“吃”和“排泄”一个通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3 15:08
单孔目是原兽亚纲现存的唯一代表,也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单孔目因消化、生殖和泌尿管道均通入泄殖腔,有一个共同的开口而得名。
单孔目成员为卵生,无齿而具有喙,无外耳,后肢有毒距(仅有的有毒的哺乳动物)。这些特征均更接近于鸟类而有别于其它哺乳动物。
单孔目成员也具有很多哺乳动物的特征,如体表被毛,哺乳,心脏四室,体温比较恒定,脑较大而发达,下颌为单块齿骨构成(此为区分哺乳动物和似哺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单孔目化石并不丰富,真正的单孔目化石仅能追溯到中新世,其起源尚不明朗,有人认为可能和摩根锥齿兽等早期原兽类相关,有人认为单孔目可能和现代的其它哺乳动物分别起源于不同的爬行动物祖先,二者独立演化,也有人认为新近的研究表明单孔目实际上可能和现代的其它哺乳动物关系并不是很远。
单孔目现存仅2科3属3种,唯一的分布地区是大洋洲。
代表动物是针鼹和鸭嘴兽
针鼹科有2属2种,即针鼹Tachygolssus aculeatus(或称短吻针鼹)和原鼹Zaglossus bruijnii(或称长吻针鼹)。针鼹又称刺食蚁兽,身上即有毛又有棘刺,喙长,以白蚁等为食,擅长挖掘。针鼹虽为卵生的单孔类,却也有育儿袋,卵直接产到育儿袋中孵化,而孵化后幼兽继续在袋中生活一段时间。短吻针鼹是现存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单孔目,遍布澳洲*,塔斯马尼亚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的中部和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短吻针鼹身上毛较多,曾经被当作是独立的种。长吻针鼹现在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但是在更新世则可见于澳洲*和塔斯马尼亚岛。长吻针鼹的体型几乎比短吻针鼹大一倍,是最大的单孔目成员,喙长而弯,身上的刺短而稀疏,毛发则比较多。长吻针鼹过去曾被分成3个不同的种,其中三趾原鼹在岛上分布广泛,而立另外两种则局限于东北部的高地。现在长吻针鼹均被归入同一种,下设不同的亚种。
鸭嘴兽科仅鸭嘴兽Orhithorhychus anatinus一种,是单孔目中人们最熟悉的代表,仅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澳洲的象征性动物之一。鸭嘴兽是体型最小的单孔目动物,适应水路两栖的生活,在溪流或湖泊边挖穴居住,在水中捕食螯虾等水生动物。鸭嘴兽最显著的特征是似鸭般扁平的嘴,嘴触觉灵敏,可以用来在浑浊的水中寻找猎物。脚上有蹼,尾部似河狸,擅长游泳,在晨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