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6 12:59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21 13:07
白蒿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它有什么药用价值呢?下面懂视小编告诉你白蒿的药用价值及药材鉴别_白蒿的知识。
目录
白蒿的药用价值
白蒿的药材鉴定
白蒿的临床应用
白蒿的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出处】:《中华本草》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功用主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返回目录
白蒿的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多边形。表皮一列细胞,外被丁字毛,细胞多径向,较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鞘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排列成环,导管多边形,2-12个成群,排列成单列。木纤维分布面积大,细胞壁厚化。射线单列,胞腔内有内含物。树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边的细胞壁厚化。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赤见多数丁字毛或其残基;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以下表皮较多。栅栏组织1-2列细胞,海绵组织数列细胞。主脉处表皮下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常为1束。树脂道散生在栅栏组织。
【粉末特征】
灰白色。
①非腺毛甚多,多丁字形,长3-5mm,无色,表面光滑,胞壁微厚。
②纤维多碎断,成束或单个散在,直径9-36μm,胞壁厚略弯曲,腔狭,纹孔稀少或缺。
③导管少见,以网纹导管为主,赤有螺纹、梯纹和具缘纹孔,直径12-35μm。
④结晶甚多,单个,形状不一,大小为23-92μm,不溶于盐酸。
⑤薄壁细胞多数,四边形,多边形或类圆形,无色,有少数纹孔。
<<<返回目录
白蒿的临床应用
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用作包子、团子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单独蒸熟了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熟吃。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返回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10:15
1、白蒿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白蒿不仅可以有效的促使胆石患者的胆汁流量的增加,而且还能明显的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疗效。无论对正常实验动物,还是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