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2
反物质和物质是相对立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众所周知,物质构成了世界,而原子构成了物质,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负电荷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原子核里的质子带正电荷,电子与质子所携带的电量相等,但一正一负。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40倍,他们在质量上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性。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因此,有一些科学家在20世纪初就认为二者相差十分悬殊,因而应该存在另外一种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粒子。如,存在一个同质子质量相等但携带负电荷的粒子和另一个同电子质量相等但带正电荷的粒子。
扩展资料:
欧洲一些物理学家于1978年8月,成功地分离了300个反质子达85小时,并成功地储存了这些反质子。
1979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把一个有60层楼高的巨大氦气球,放到高空,气球在离地面35千米的高度上飞行了8个小时,捕获了28个反质子。关于反质子的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发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
反中子和中子一样都不带电,但它们在磁场上存在差别。中子具有磁性且不断旋转,反中子也不断旋转,但其旋转方向与中子恰恰相反。
除了我们常见的物质外,宇宙中还存在着反物质。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科学家们认为,反物质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反物质,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的重要环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物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2
反物质和物质是相对立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众所周知,物质构成了世界,而原子构成了物质,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负电荷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原子核里的质子带正电荷,电子与质子所携带的电量相等,但一正一负。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40倍,他们在质量上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性。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因此,有一些科学家在20世纪初就认为二者相差十分悬殊,因而应该存在另外一种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粒子。如,存在一个同质子质量相等但携带负电荷的粒子和另一个同电子质量相等但带正电荷的粒子。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欧洲一些物理学家于1978年8月,成功地分离了300个反质子达85小时,并成功地储存了这些反质子。
1979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把一个有60层楼高的巨大氦气球,放到高空,气球在离地面35千米的高度上飞行了8个小时,捕获了28个反质子。关于反质子的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发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
反中子和中子一样都不带电,但它们在磁场上存在差别。中子具有磁性且不断旋转,反中子也不断旋转,但其旋转方向与中子恰恰相反。
除了我们常见的物质外,宇宙中还存在着反物质。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科学家们认为,反物质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反物质,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的重要环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物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43
宇宙大爆炸以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能量就是物质,也就是粒子,有正粒子和反粒子,他们相撞后相互泯灭,然而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说明宇宙中没有完美这回事,所以C(正反粒子对换)P(取镜像)T(取时间反演也就是颠倒运动方向)联合对称成立,而微观尺度CP联合对称不成立,也就是T对称失效,使得反粒子可以在高能环境下变成正粒子,也允许相反的过程,然而物理定律对正粒子和反粒子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正反粒子泯灭后残留下来少部分的粒子,我们甚至永远不可能搞清楚残留下来的是正粒子还是反粒子(如果残留下来的是反粒子,我们颠倒叫法就行了,这只是人为的名称),这些残留下来的正粒子也就是正的具有正能量的物质形成了星系和我们自身,在非人为干涉下只有宇宙之初存在反物质(黑洞例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万物的基本粒子的求知越发强烈,所以一代又一代的高能粒子对撞机不断地加速质子束使其碰撞就是为了能够看得更小(因为能量越高我们就能够检测的越微小),同时足够高的能量可以模拟出宇宙大爆炸的微观近似环境,是高能下的正粒子变成反粒子,也就是反物质,然而反物质一旦接触到正能量的正物质就会立刻和正能量抵消泯灭,所以无从捕获,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任何解决的途径和线索,这也将是未来制约实现穿越时空的最大技术屏障,如果能有持续的负能量区域和足够的时空卷曲度就可以在三维时间中穿梭了(光线经过大能量(质量)物体时会偏折证明了空间可以被卷曲只要能量够大)。黑洞是自然界最奇异的现象,黑洞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得所有物理定律到达奇点的一刻崩溃,所以在那里一切皆有可能,当然包括反物质。结论是反物质曾经存在过,在黑洞中也存在(只是理论上),可人类目前的思维形式无望获取并利用他们,虽然它如此的诱人并且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