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3 11: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4:19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我们的早期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很迫切。
每个爸妈在自己当上父母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出类拔萃、事事领先。于是,从孩子2、3岁开始就各种英语早教、艺术培训等。
你以为孩子的早教就是在英语、三字经、艺术等方面的填鸭式学习?错!真正意义上的早教并非填鸭式的学习,而是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传统意义上的早期教育
知识的学习,学术的交流视角各有不同,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传统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是指根据婴幼儿发展的内在规律,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对0-6岁的婴幼儿进行以环境启发和诱导为主要形式的特殊教育。我们通常把0-6岁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又分为0-3岁和3-6岁的教育,它是指教育者针对0-6岁的婴幼儿的生理及其智能发展特点,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婴幼儿施加影响,使其在获取必要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体能、智能得到健全发展的过程。
更多的学者一致认为,一般3-6岁的教育是学龄前教育。那么在这之前叫做早期教育,也就是说从0-3岁之前的教育,很多父母的早期教育观念,也更倾向于针对0-3岁的婴幼儿教育。这里更切近启蒙教育。我们现在所提到的早期教育,主要也是针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
二、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非常的熟悉。这句话也许已经影响了我们几十年,就是这句话让我们的早期教育变得非常的迫切。而我认为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学视角下,心理成长才是儿童早教的重要内容,与传统儿童早教的内容同样重要。科学的早期教育应针对宝宝动作、认知、语言、社交、自理的能力,进行均衡实时的系统训练,培养婴幼儿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独立自信、专注协调秩序等综合能力,并奠定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培养其全面素质,让其在一种相对自由的快乐氛围中健康成长。正如教育家罗素所说,教育要是儿童过的快乐的生活。
三、心理学视角下的早教模式
其实在心理学视角下看儿童早期教育,我更愿意把早教看作是一种互动模式。最初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孩子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下面为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早期教育,我们体会一种在早期教育中的模式是什么?
有一天,女儿不小心把玩具弄掉了,自己拿起来,走到我面前说,“妈妈,以后我不小心把东西弄掉了,你不要喊我好吗?我看见了自己会拿起来的。”我说:“好的,你自己知道拿起来,妈妈当然不着急。”
没想到女儿开始教育起我来了,其实平时他把东西弄到地上,我顺口就说,“快拿起来。”可是我并没有注意到,女儿可能正在投入到她的游戏中,她不是不拿,只是想待一会再拿。我太着急,以为她是故意的,结果我越是提醒她,她反而不拿了。无论我说多少遍,她还是不拿。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有点着急了。
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之后,我们也许不会跟孩子站在对立面。这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应该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4:20
少儿早教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建议孩子使用早教产品,早教会让孩子过早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孩子后期不断探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4:20
少儿早教是有一定用处的,但是如果孩子抵触上早教课,而家长非要让孩子去的话,那么其实是会影响到孩子对于上学的积极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4:21
少儿早教确实是有用的,经过了少儿早教的孩子会更聪明,少儿早教对少儿是没什么害处的,只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