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1 0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07
何谓大学?关于这个问题的最早回答大约来自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近代中国大学的典范非北大莫属,当然,这里所说的北大与现在的北大无关,真正的北大,是蔡元培先生领导下的北大,也只有蔡先生的北大,才能称得上大学这个称呼。大学,首先就是包容和自由。因此,投考北大不成的梁漱溟却靠着一篇印度哲学的文章在北大谋得讲师一职(有传言说是教授,但是据梁漱溟自我澄清是以讲师聘任),27岁的胡适已经写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名扬海内外,留着长辫子的辜鸿铭却在北大讲授英美文学。更有缺少学历的陈独秀,为了网络到他来北大执掌文学院,蔡元培先生亲自为他伪造了学历证明。因此,在北大,可以看到各种思维的交锋。胡适和梁漱溟对待孔子的观点不一致,北大为他们两人各开一门课,任由学生选读;黄侃和钱玄同两个观点相左的人更是在对门教室内针锋相对,叫骂声伴随着授课声;少年气盛的胡适面对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梁启超的文章不屑一顾当面羞辱,结果北*学院如获至宝请梁启超到法学院开课,内容只有一个,批判胡适。多么让人向往的年代,而今天呢?只剩下*正确了。大学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大学与技术学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大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传授学生以世界观,人生观,所以蔡元培先生当年力主将商业等学科从北大分出去,就是因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而非职业培训的场所。事实上,这也正是专科与大学的区别所在,所谓专科,培训专业技能的场所,所谓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而后来,本科与专科,却成了根据时间来进行区分的,不知蔡先生得知此事,有何感想。社会责任感,也就是大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场所,它是跟社会紧密相连的。大学中的知识分子,不仅仅是研究专业知识,同时对社会要有高度的关心和责任感。知识分子是社会最后的良心,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同理,知识分子密集的大学,同样是社会的良心。北大在这一点上,同样是后世的典范。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北大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学术界,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也正是北大近百年来,能够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丰碑的最重要原因。今天的大学,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教授职业技能的场所,所谓知识分子,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个靠贩卖知识为生的专业人员。最后一个特征:独立,不合作。大学是一个独立的场所,它不附属于任何党派,团体,甚至不属于任何*。大学的地位是独立的,超然的。他对于社会和*永远是一个不合作者的地位,带有批判性的,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提出批判,从而引导社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所以鲁迅先生说,北大永远是一个*者。当然,对*家来说,当取得统治地位以后,最好,不要有*者。 今天的大学呢?不说,大家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