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1 07:0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3:39
1、简介: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建立在岷江上,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 “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何公何母桥”等,明代末被毁,清嘉庆九年 (1804),何先德夫 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2、历史:
安澜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
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
1803年,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带领四乡百姓动工,建成今日安澜索桥的前身。
1964年,因山洪暴发古桥被毁,重建后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桩,扶栏仍以竹藤包缠。
1974年,修建外江闸门时,把安澜索桥从鱼嘴处向下迁移130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3:40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3:40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3:41
http://www.isheen.com/Html/View/200611423203243.shtml参考资料:http://www.isheen.com/Html/View/2006114232032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