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0 04: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4
构造地球化学是由陈国达等(1983)最早提出的一门边缘学科。目前,构造地球化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成矿作用理论研究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
从动态成矿的角度分析,开放的贯通性断裂构造系统和动态热液对流作用,决定了深部矿体形成过程中会在其上方和浅部留下成矿热液活动的痕迹,即以矿化元素及As-Sb-Hg等头晕元素组合为代表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晕。这是根据地表或浅部构造地球化学晕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理论依据。由于更注重构造和蚀变样品的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法能捕捉到出现在地表的微弱化探异常信息,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埋藏在深部的隐伏矿体。
大白岩测区共完成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约7km2,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总计92件,测试元素包括Sn、Cu、As、Sb、Pb、Zn、Mn等7种。Sn和As具有明显套合型,Cu和As具一定套合型。Sn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西部和中部,在测区西部,Sn异常中心分布于D0~D4测线内,位于花岗岩凹陷带以东,新山断裂以北,异常浓度高且连续性好;在测区中部,Sn异常中心分布在D8~D12 测线内,位于新山断裂与老熊硐断裂交会处,有两个高值点,连续性较好。As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西部、中部、北部和东部,在测区西部,As异常中心也分布于D0~D2测线内,临近花岗岩凹陷带及新山断裂,连续性好,与Sn有明显的套合型;在测区中部,As异常中心分布在D8~D10测线内,连续性好,浓度较高,位于新山断裂与老熊硐断裂以北,与Sn异常范围及异常中心大致吻合;在测区北部,As异常中心位于D8~D12测线内,临近老熊硐断裂;在测区东部,As的异常中心位于D10~D12 测线内,浓度较高,临近老熊硐断裂。Cu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东部和北部,在测区东部,Cu异常规模大、浓度值高且连续性好,异常中心位于D16~D20测线内、老熊硐断裂北部;在测区北部,Cu异常中心位于D10~D14测线内、老熊硐断裂以南,与As具一定的套合型。
因子分析显示(表3.5),因子F1特征元素为Pb、Zn,由于Sn多金属矿床普遍伴随Pb、Zn矿化,可作为Sn多金属矿床的头晕标志;因子F2反映了Sn的富集,特征元素为Sn、As、Sb,显示Sn与头晕元素As、Sb关系密切;因子F3反映了Cu的富集,特征元素为Cu、As,Cu元素因子得分很高,显示Cu显著富集,且与As成矿关系密切;因子F4反映了Sn的活化,特征组分为-Sn、-As,与因子F2相对应;因子F5的特征元素是Mn,且Mn元素的富集与Pb、Zn矿化关系密切。
表3.5 大白岩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元素斜交参考因子结构矩阵
根据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点,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个旧大白岩测区隐伏锡多金属矿找矿的构造地球化学标志为Sn-As-Sb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1)和Y(i,2)异常;隐伏变火山岩型铜矿找矿的构造地球化学标志为Cu-As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3)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