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0 20: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21:08
1978年,彭德怀元帅终于平反了,他的追悼会也终于召开了,这时距彭元帅的去世已经四年了。
追悼会结束后,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军人迟迟不愿离去,他呆呆地望着彭德怀元帅的遗照,满脸泪痕,喃喃道:“彭老总,你怎么就这么走了,我们都十八年没有见面了。”
参加完彭老总的追悼会,极度的悲痛让年近七旬的邓华病重住院了,在他住院期间,彭德怀的前妻浦安修去看望他,并带给他一件物品: “邓华,这是彭老总留给你的遗物,四年了,我终于完成他的遗愿了。”
彭老总和邓华虽然都是湖南人,但在解放前却因分属不同的作战部队,从来没有见过面,只是听过对方的名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
而后,由于美国的介入,朝鲜战火一度烧到了我东北边境,朝鲜战争局面日益越严峻无奈向我国求助。
*为此召开了会议,商讨是否要出兵朝鲜,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终以多数人同意通过:我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毛*建议先组建东北边防军,随时做好入朝作战的准备。
*在经过详细的商讨后,决定调十三兵团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北上布防,而此时十三兵团的司令员是黄永胜,但在林彪等人的建议下,*同意了临阵换将,邓华被调为十三兵团司令员,而邓华也因此有了和彭德怀合作的机会,二人也由此成为了生死之交。
在入朝作战前,彭老总奔赴沈阳召开了首次志愿军赴朝筹备作战会议,在会议上,彭老总宣布了*的战略决定:*要求先派两个军过江,其他部队后续陆续入朝。
会议结束时已是后半夜了,此时的邓华没有丝毫困意,他对*的决定有异议,因为他早就做过研判,鉴于我志愿军从人员数量到军事装备与联合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如按*指示,入朝先头部队一旦被联合国压制,后续军队再入朝将是很困难的事情。
邓华思虑再三决定立刻去找彭老总,虽然他知道彭老总脾气暴躁,一急就会骂人,但为了战局,他宁可冒着被骂的风险也要去向彭老总说明利害关系。
当邓华敲开彭老总的屋门,忐忑不安地向彭老总讲出他的想法和建议时,彭老总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说:“你的建议很好,我立即向*汇报。”
次日,彭老总就收到了*的回复:同意。
事实证明邓华对战场的研判是十分准确的,志愿军按照邓华的建议顺利入朝。在事后,彭老总当众夸赞邓华说:“邓华不错,有头脑,考虑事情比较全面,准备工作做得也很详尽。”
而邓华自此也对彭老总改变了看法,他没想到彭老总能如此虚心接受下属的意见,不摆老资格,不固执己见。
在入朝作战期间,彭老总对于邓华出众的军事才能越来越欣赏,同时与这位小自己一轮的小弟相处也越来越融洽,而邓华对于彭老总这位礼贤下士的老将、老大哥也是越来越敬重。
二人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了情谊深厚的好朋友、好战友。
每当在战场上遇到危险的时候,彭老总便会着急地问身边的警卫:“邓副司令员在哪里?他没事儿吧!”
同样的,在遇到空袭等危险时,邓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彭老总呢?进了防空洞没有。”
这时的邓华飞奔的方向肯定是彭老总的指挥部,他要先确认彭老总是否已安全撤离。
很多了解彭老总的人都知道:彭老总是个暴脾气,他要是发起火来可不管你是谁是什么职位,甚至不管是在什么场合。
很多将领可都领教过老总的暴脾气,但邓华却从来没有被彭老总凶过。
彭老总充分信任邓华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对邓华谦逊、不争名夺利的性格也是特别的赞赏。
自入朝以来,邓华和彭老总配合得很默契,在朝鲜战场上战果很是辉煌。
后来,*派陈赓和宋时轮加入朝鲜战场,这两员老将可都是我军中声名远扬的老资格。
邓华觉得跟这两名老将比,自己还是资历浅了些,自己应该把第一副司令员的位子让出来。
邓华经过再三考虑,在一次和彭老总吃饭时说:“彭老总,您看司令部的位子,是不是应该做下调整?”
彭德怀当然知道邓华说的意思,但并没有搭话。
邓华又接着说: “ 论资历,应该让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 ”
话还没说完,彭老总就打断了他,说:“这些*会安排好的,你放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可让彭老总没想到的是,邓华竟然直接给*发电报自请降职,彭老总立即给*去电:“邓华职务不能变。”
最终,*还是采纳了彭老总的意见,邓华仍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
由此可以看出彭老总对邓华才能的绝对认可和信任,而之后彭老总因为病重回国,临走前他极力推荐邓华接替他在志愿军的职务,全面主持在朝的工作。
邓华没有辜负*和彭老总的期望,最终,在1953年7月,以美军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宣告了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胜利了,此时的彭老总在**任职,负责**日常工作。
而邓华被派到东北军区担任重要职务,这对在朝鲜战场配合默契的搭档虽然不在一地,但二人并没有因此而断了联系变得生分。
邓华任职副总参谋长期间曾出访过东欧一些国家,南斯拉夫总统了解到邓华爱吸烟,就特意送给邓华一个金色烟盒留念,邓华对这个烟盒爱不释手。
邓华回国后,立刻就把这个金色的烟盒送给了彭老总,他知道彭老总不抽烟,但是他想把自己心爱之物送给挚友,彭老总也很开心的收下了这个礼物,因为这是好朋友送的,意义非凡呀!
然而,1959年的庐山会议使这两位好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彭老总自庐山会议后受到了严重的打压排挤,被免去国防*,而为他仗义执言的邓华也被撤职,并*离开了心爱的部队,被安排到四川任副*。
这一走,两位老友生前就再未见过面。
不是不想见,而是两位老友都怕再连累对方,不敢见。
1965年,彭老总终于被允许重新工作了,但是还是要离开北京,去成都负责三线建设工作。
虽然是离开了北京,但彭老总却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多年未联系的老友邓华目前应该就在成都。
来到成都后,彭老总没敢明目张胆地去打听邓华的住址,毕竟现在还是特殊时期,不能给老友惹麻烦。
但无巧不成书,彭老总在一次去理发店理发时竟然碰到了曾经的志愿兵战士,而这名志愿兵恰巧知道邓华的住址。
据彭老总的警卫员回忆:那天,彭老总理发回来后,开心得像个孩子,他火急火燎地让人去买成都地图,拿到地图后戴着老花镜的彭老总仔细的在地图上查找着,突然彭老总往地图上一个地址画了个圈,并兴奋的大叫:“哈哈,我终于找到你了,六年了,我想你呀,老伙计。”
从庐山会议后,警卫员还从来没见过彭老总这么开心过。
彭老总告诉警卫员: “晚上有行动。”
当天晚上天空竟然下起了雨,彭老总一刻也抑制不住想见老友邓华的心,坚持冒雨也要去。
在警卫的陪同下,彭老总口罩、帽子捂得严严实实地出门了。
当他们冒雨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到达邓华居住的小楼时,彭老总停住了脚步,他定定地望着二楼一间照着灯的房间,那个房间的窗户上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那个人一会儿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会又坐到桌前好像在写什么,彭老总兴奋的还不忘压低声音对警卫员说:“你看,那就是邓华。”
一边说着声音已止不住哽咽起来。
警卫员赶紧说:“老总,我去敲门。”
彭老总低沉又有些失落地说:“不用了,我看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不能再给他惹麻烦了。”
就这样,彭老总就这样望着窗户上的身影,直到房间的灯灭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其实,邓华也做过和彭老总一样的事情,他曾经躲在彭老总上班的必经之地,就为了看老总一眼。
两位老友的心是互通的,彼此都不愿给对方添麻烦。
1974年,彭老总在北京去世了,而远在四川的邓华对此却毫不知情。
1978年,*为平反后的彭老总举行了追悼会,邓华参加了老友的追悼会,他久久地凝望着老友的遗照不愿离去,为自己没能送老友最后一程感到愧疚遗憾。
回去后,悲伤过度的邓华就病倒了,病重的邓华在医院见到了前来看望自己的彭德怀的前妻 浦安修 ,她交给邓华一样东西,说:“这是彭老总留给你的遗物,四年了,我终于完成老总的遗愿了。”
这个长达四年才到邓华手中的遗物,就是邓华当年送给彭老总的心爱之物:金色烟盒。
邓华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期间还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老总竟然还保留着这份特殊的礼物,这说明老总把他和邓华的友情看的比任何东西都重。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去世了,在他弥留之际,他手里还紧紧攥着彭老总留给他的遗物-那个金色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