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07: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0:36
文字原创 / 保和堂
关于食堂,有多重的维度,每一个维度都很温馨,也很戳心。
有人说,一个家庭好不好,看看厨房就知道。听着菜刀砧板的碰撞声,闻着来自厨房的烟火味,你才能感受到热乎乎的家的温暖。这是家的食堂。
有人说:你想了解一个城市的人间百态和真实模样,就逛一逛这里的菜场。这是城市的食堂。
汪曾祺就喜欢逛菜市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还有人说:你想知道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幸福,那么是否买得起猪肉是一个重要的幸福指标。这是国之食堂。
红烧肉、回锅肉、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如果老百姓的餐桌上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的肉菜,那么他们离幸福应该不算太远。
如何看待一个企业呢?
有人说:按照之前的逻辑,太简单了,看食堂!不是说“要想留住员工的心,先要留住员工的胃”么?为什么员工如此努力,想必是把他的胃照顾服帖了吧。
是啊,有一种炫耀,叫 “晒自己公司的食堂”;有一种嫉妒,叫*屏“别家的食堂”;有一种跳槽的理由,叫“想换一换口味,吃腻了食堂”!
幸福的食堂都是一样的,不幸的食堂,各有各的不幸。说食堂前,先来回顾下食堂简史。
食堂食堂,共食同堂。世界最早的食堂,源自古希腊的奥诺羯利亚部族,荷马史诗《奥德赛》记载“人们分作九队,各五百人,每队准备了九头公牛做牺牲”,描述的就是当时十分普遍的公餐(Common Meal)制度。
中国的食堂,比较有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食客之风。战国四君子就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不分高低贵贱,集体用餐。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时期,推行的是公共食堂,只不过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起于1958年夏秋之间,止于1961年夏。
改革开放以来,以饭为本的餐饮行业,也悄然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更迭的故事。
有些行业中的食堂,常常登不了大雅之堂,是一直被员工“吐槽”的对象。那样的食堂,不过是“凑合一下”“对付一口”的地方。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公司的食堂更是式微,纷纷关停,外卖开始成为主流。
令人惊异的是,前一段时间“别人家的食堂”,居然再次频频刷爆网络,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苏宁食堂、华为食堂、京东食堂也成为了人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包括华为、网易、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在内,上千家企业的食堂,更是参加了“TOP食盛典2019年度全国企业食堂”的评选。
作为团餐三大消费场景之一,企业的食堂为什么能再度夺人眼呢?
明眼人会发现,拥有企业食堂的这些企业,规模都普遍比较大,相当部分还是上市公司。
企业大的好处是能够做到规模经济,从而能将成本降低并保持菜式品类丰富。保和堂就到南京的苏宁总部食堂参观过,4000多平米的超大食堂,数百种菜品,员工想吃腻都难!
你还会发现,这些企业多为新兴行业,工作强度大,饭菜好吃其实是让你更愉快地996。
有华为研发男就说:每日三醒吾胃。早上因为惦记着公司丰富的自助早餐,早早地来到公司;中午饕餮完“满汉全席”,愉快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工作;晚上加班时领到夜宵券,顿时没了怨气,快马加鞭干完活……
再有,这些企业是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有着互联网营销的天然优势。
企业食堂,不正好是企业品牌宣传的重要出口么?充满江湖气的刘强东,在像 美食 城一样的京东食堂,会与员工兄弟般杯酒豪情;阿里食堂则被称为“未来餐厅”,一秒钟刷脸支付,颇具程序员气质;网易丁磊爱好养猪,网易食堂很接地气地自称“猪厂”。
只不过网红终究是网红,和现实总还是有距离的。
这几天,就有华为员工投诉食堂伙食差、定价高、服务不到位。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红和现实的差距。不过呢,也有人说:这么好了,还这么作,这是要上天么?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告研发员工书》中回复:当事干部可以抽调去帮厨三个月,以去实践他的建议,直到实现再回到研发岗位。任正非对此意见表示支持。
个中滋味,各位自品吧。
有道是:
莫轻小小一食堂,个中滋味有短长。
三秋早是已过半,休让秋意助心凉。
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