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3 17:0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5:43
1、秦强赵弱 这个是主要原因。赵国虽然是三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反秦的先锋军,但是实力还是和秦国相差甚远。秦能灭赵,而赵不能灭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即使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也会利用其它战争灭赵。
2、武安君白起。即使是廉颇,或者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名将,甚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名将穿越到了战国,也不一定是白起的对手。唐朝以前,人们一提起古代名将,就是韩白卫霍。所以,即使赵括策略正确,武安君也会找到克敌制胜的良方。
3、秦国有灭赵的决心,赵国没有打生死战的准备。赵国给了赵括45万大军,认为足以和秦国相持,甚至可以在正面打过秦国。而秦国却调来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人,在兵力上超过了赵国。当时秦国有300万人口,所以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赵括、赵王,甚至廉颇的预料。
4、赵王问题。赵王已经不是赵武灵王或者赵惠文王这种还算是明君的统治者,孝成王只相信平原君赵胜,而远离公卿,导致赵国的*已经出了不小的问题。而赵胜这个人,虽然号称战国四君子,实际上为人并不十分漂亮,*头脑、军事才能更是一般的很。赵国重用这样的人,亡国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有这样的*,赵王临阵换将,使用传说并没有真才实学的赵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赵括。我说过,这一仗,即使孙吴复生,也不好打。即使廉颇在,打王龁是没什么问题,打白起,未必有胜算。赵国的大将,还有当时守卫北方的李牧。由于策略上的失误,赵王既没有调回李牧防守匈奴的部队,也没有请五国进行支援,也就形成了赵括单挑白起的事实,且白起兵多,赵括兵少。但是,赵括也有很大的失误。孙子兵法,赵括肯定看过,上面写着:“10倍对方的兵力,才能包围敌军。”即10倍围之,倍而功,兵多可战。秦国的军队虽然多,但顶多是赵国的2倍半,秦国的兵力不可能在100万以上。这样,白起即使围住赵括,只要赵括不着急,慢慢找机会,主力突围,反败为胜是有可能的。且秦国带了至少50万人打赵国,粮草补给也很成问题,只要赵括坚持住,秦国很可能坚持不住。不过,王翦灭楚的时候,就在楚国和他们耗着,可见秦国倒不是很缺粮。再有,赵王虽然缺点心眼,只要赵括不像现在似的速败,那么他也知道调李牧来增援,或者请五国来支援。这时候要是来个窃符救赵,信陵君带着10万军队打个外围,秦国也未必敢继续冒险。如果信陵君或者其他五国领导人有点见识,来个功秦救赵,那么秦国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赵括一味的突围,反而折兵损将,最终导致失败。
6、蔺相如的去世。蔺相如之死,使得廉颇在朝廷内没有了支持者,才使得反间计得逞。如果是廉颇打这一仗,秦王敢不敢冒险动用全国兵力还在两说。蔺相如的去世,也导致赵国*清明的阶段正式结束。而正是由于蔺相如去世,秦国才敢于大举进攻赵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5:43
、秦强赵弱 这个是主要原因。赵国虽然是三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反秦的先锋军,但是实力还是和秦国相差甚远。秦能灭赵,而赵不能灭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即使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也会利用其它战争灭赵。
2、武安君白起。即使是廉颇,或者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名将,甚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名将穿越到了战国,也不一定是白起的对手。唐朝以前,人们一提起古代名将,就是韩白卫霍。所以,即使赵括策略正确,武安君也会找到克敌制胜的良方。
3、秦国有灭赵的决心,赵国没有打生死战的准备。赵国给了赵括45万大军,认为足以和秦国相持,甚至可以在正面打过秦国。而秦国却调来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人,在兵力上超过了赵国。当时秦国有300万人口,所以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赵括、赵王,甚至廉颇的预料。
4、赵王问题。赵王已经不是赵武灵王或者赵惠文王这种还算是明君的统治者,孝成王只相信平原君赵胜,而远离公卿,导致赵国的*已经出了不小的问题。而赵胜这个人,虽然号称战国四君子,实际上为人并不十分漂亮,*头脑、军事才能更是一般的很。赵国重用这样的人,亡国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有这样的*,赵王临阵换将,使用传说并没有真才实学的赵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赵括。我说过,这一仗,即使孙吴复生,也不好打。即使廉颇在,打王龁是没什么问题,打白起,未必有胜算。赵国的大将,还有当时守卫北方的李牧。由于策略上的失误,赵王既没有调回李牧防守匈奴的部队,也没有请五国进行支援,也就形成了赵括单挑白起的事实,且白起兵多,赵括兵少。但是,赵括也有很大的失误。孙子兵法,赵括肯定看过,上面写着:“10倍对方的兵力,才能包围敌军。”即10倍围之,倍而功,兵多可战。秦国的军队虽然多,但顶多是赵国的2倍半,秦国的兵力不可能在100万以上。这样,白起即使围住赵括,只要赵括不着急,慢慢找机会,主力突围,反败为胜是有可能的。且秦国带了至少50万人打赵国,粮草补给也很成问题,只要赵括坚持住,秦国很可能坚持不住。不过,王翦灭楚的时候,就在楚国和他们耗着,可见秦国倒不是很缺粮。再有,赵王虽然缺点心眼,只要赵括不像现在似的速败,那么他也知道调李牧来增援,或者请五国来支援。这时候要是来个窃符救赵,信陵君带着10万军队打个外围,秦国也未必敢继续冒险。如果信陵君或者其他五国领导人有点见识,来个功秦救赵,那么秦国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赵括一味的突围,反而折兵损将,最终导致失败。
6、蔺相如的去世。蔺相如之死,使得廉颇在朝廷内没有了支持者,才使得反间计得逞。如果是廉颇打这一仗,秦王敢不敢冒险动用全国兵力还在两说。蔺相如的去世,也导致赵国*清明的阶段正式结束。而正是由于蔺相如去世,秦国才敢于大举进攻赵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5:44
楼上的说法不对,赵国的失败从根源上说是廉颇导致的,战略用错.弱国和强国打,唯一取胜之道就是速战速决,完全在比军事实力,它不会对国力造成多少负担.但打成持久战就会变成是在拼国力,希特勒的闪电战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就在这里.而廉颇的做法跟希特勒进攻苏联打成持久战一样愚蠢,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赵括的失误不过加速了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