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2 1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05:16
一、江阴保卫战始末。
清军攻占长江中下游的时候,发布剃发令。汉族男人历来束发盘于头顶、脑后。满族男人留辫子,把前面头发剃去。清朝限汉人十日之内按满族风俗剃发,甚至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南到处白色恐怖。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夏,剃发令传至江阴,江阴百姓先向知县方亨*留发,被痛骂。*者痛骂这位前明进士、现清朝知县。几天后,不愿做奴隶的江阴人起来了,全城罢市,四乡农民闻讯进城啸聚十余万。秀才许用等百余人聚会文庙,挂起朱元璋画像,*演讲:头可断,发不可剃!当天下午,乡兵抓住方亨,大家共推典史阎应元和陈遇明为首领,共商守城大计。
阎应元让每户派一名男子登城守卫,其余供应茶饭,又令人把火药集中于城楼,以备不时之需。阎应元令各队义兵分守四门,亲守北门。不久,清军依山列营,重兵围江阴。清兵用炮火作掩护,用云梯攻城。清兵刚爬到城头,江阴军民站立城头,用大刀长矛予以砍杀,还不时往城下清兵聚集处扔石头、射毒箭。清军始终未占上风。斯夜,苦战一天的清兵睡熟,江阴军民用绳子系下许多人来,趁清军守备不严,挨近敌营埋伏下来。还有人四处放火去了,清营内外火光冲天,伏兵四起,清军猝不及防,死伤累累。清军从此夜晚不敢入睡,一天午夜时分,城头灯火齐明、鼓声震天,清军列队相迎,可等了半夜,江阴军民并未出手,才知又上了阎应元的当。连续遇到几次,清军惴惴不安。清军见强攻无效,派明降将刘良佐招降,阎应元冷笑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说完,城上顿时火箭齐发,刘良佐惭愧万分逃回清营。清军先后调兵24万,围城82天,江阴城弹尽粮绝才沦陷。
城破时,在东城楼上指挥瓜阎应元翻身上马,巷战被俘,壮烈牺牲,守城军民无一投降。
此战,据说清军阵亡七万五千人,当地传说杀死清军三位王爷十八位将军,清军进城,下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三天杀死十七万二千人,仅五十三人幸存,江阴成“空城"。
二、意义。
A、彰显了大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民族精神。
我们传统的儒家思想就主张“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江阴百姓的义举令他们的对手也相当敬佩。这就是民族大义,民族气节,激烈着一代代中国人位卑不敢忘忧国,前赴后继去保卫国家,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B、激发了江南原明朝官民的反抗精神。
不久,嘉定又在朱瑛领导下奋起反抗。也大大激发了南明政权中爱国官民抵抗热情。
清朝统一天下的梦想实现得极为艰难。郑成功、张煌言、孙可望、李来亨等均让清军吃尽苦头;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冒辟疆等知识分子都亲身参与抗清斗争,终身未做当清的官。李来亨和他坚守的茅麓山让清*终朝难忘,北京的大清*一遇难办的事,总会无可奈何地说:又上茅麓山了!郑成功守的孤岛台湾到他死后多年,才在康熙朝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