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正文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3 03: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13
不干涉别人,也不被别人干涉,才能获得自由
昨天我们分享了哲人和青年的第二夜对话内容,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生话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害,也不可避免的有意识无意识的伤害着别人。
人生不是与别人的比赛,而是自己不断进步的成长过程,不与任何人攀比,跳出这种与人竞争的关系,才能视别人为伙伴,真诚地祝福他人。
通过前两夜的交谈,青年已经非常认同哲人的思想,人在获得金钱物质支撑的自由以后,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自由和幸福呢?那就是人际关系,假如人有了巨额财富以后,却没有爱人,没有知己朋友,却纠缠在烦琐的人际关系里,那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哲人让他思考什么是自由?又是什么束缚了他的自由?青年苦思不得其解,急切地来找哲人寻求答案。
青年的父母是非常严厉的人,从小不但拿他老和哥哥比较,还总是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要好好学习,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要上哪个大学,要从事什么工作。搞得青年很烦,后来他按自己的意愿做了图书管理员。而父母一直要让他像哥哥一样继承父亲的印刷工厂。从他就职以来,和父母的关系就很紧张。他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意愿。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前提是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比如一个人在单位的院子里捡垃圾,这时没有人看到,没有人表扬,认可。那他是还继续捡还是没有人认可,就不捡了呢?。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做了家长和老师认可的事会受到表扬,而做了父母和老师不认可的事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按照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人不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同样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每个人都该活在自己人生中。所以先从别人的认可和期待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不去干涉别人的人生。
明白了这一点,下面我们搞清楚课题分离,你是你,我是我。 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础课题,就是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清楚这是谁的课题 ?比如孩子学习,交朋友,大学学什么专业,要和什么人结婚。这本来就是孩子的课题,根本不是父母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将来无法找到喜欢的工作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好多父母都会说,我让他好好学习,是为了他好,他还小,心智还不成熟,等他懂了就晚了。做父母的有责任对他的学习,交什么样的朋友负责。啥都不管让他自己想玩就玩,想和谁玩就和谁玩,那走上弯路或堕落,那可后果不堪设想,我就得管着他。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课题分离不是推崇放任不管 。不是不关心,不了解孩子,什么也不过问的,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的默默守护,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绝不是强加干涉和指手画脚。
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出建议,帮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和改变,至于改变到什么程度,我们父母不可干涉。同时当你担负了孩子的课题时,你的人生变得沉重,痛苦。孩子被你干涉的人生也很痛苦。所以人际关系简单的第一步先放下别人的课题,让自己轻松,别人也轻松。
青年的母亲因为他做图书管理员不符合他的期待,痛哭流涕,甚至说,如果他不和哥哥继承印刷厂,就和他脱离女子关系。使青年深深陷入痛苦中。哲人说他没必要痛苦,这也是别人的课题,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有个男孩因为脸上长满了青春痘,整天照镜子,不敢出门。奶奶说:“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她的话一语道破了课题分离的核心。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马其顿国王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战车绑在神殿支柱上。传说:解开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很多挑战者都没有解开绳结。亚力山大大帝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他说“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言靠自己的剑去开拓命运。”后来他成了统治中东至西亚全域的帝王。像这样盘综错节的绳结也就像人际关系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方法解开了。
青年误认为课题分离,你是你,我是我,切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陷入孤立,这样怎么能构筑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阿德勒心理学的课题分离只是构筑人际关系的入口,并不是终极目标。
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离得太远更加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孩子叛逆,离家出走,会更加疏远。正确的方法是,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现在有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干活,做家务,从小连孩子系鞋带,洗衣服,收拾房间都是父母代劳。这也是干涉孩子的课题,这种反复干涉的结果只能让孩子什么也学不会,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的勇气。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先课题分离,再保持适当的距离,下一步就是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里的被别人讨厌,不是故意让别人讨厌,而是不惧怕被别人讨厌。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在你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你选的话,我想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们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人讨厌的勇气。有了这个勇气,人际关系这个难题一下子容易了许多。
你需要做的是把人际关系的王牌卡,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
哲人自幼就和父亲关系不好,记忆中他很多次被父亲殴打,记不住什么原因,只记得被打的他钻到桌子底下,被父亲拉出来狠狠的打,父亲是个沉默寡言,不敢接近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正面沟通过。如果说他和父亲关系不合是因为童年被父亲多次殴打,这是佛罗伊德的原因论。而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则是,他为了不想和父亲搞好关系,而搬出了童年被父亲殴打的记忆。这又和人际关系的卡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原因论,哲人对修复父子关系束手无策。而按照目的论,父子关系修复之卡就完全在哲人自己手中,只要他改变了目的,下定和父亲修复关系的决心,事情就得到解决了。最后在父亲生病需要人照顾时,哲人每天去陪他,照顾他,父子关系自然得到了修复。
这里强调一点,只改变自己,不强调关系的对方的态度,想法,做法,那是别人的课题,你只做把对方带到水边,不强迫他喝水。还是既不操纵他人,也不被他人操纵。
当提到人际关系时,往往我们回想两个人的关系,或者与很多人的关系,但事实上首先是自己,把人际关系的卡,握在自己的手里。
今天我们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主要学习了自由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不要活在别人的认可和期待里。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被别人干涉,把人际关系的王牌卡,握在自己的手里。
明天我们继续分享哲人和青年的第四天谈话内容,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拥有不害怕被人讨厌的勇气?如何活出有价值的人生?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