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及楞严经疑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2 00:1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20
你这个问题,我觉得唯识宗可以解释!建议你读一下《瑜伽师地论》或者《八识规矩颂》,我记得听法师讲唯识宗概要的时候,就讲过你这个问题。第六识是生灭的,它不是真实的,人在昏迷的时候、或者睡觉不做梦的时候,第六识是闷绝的状态。就像一只虫子,它没有大脑思维(第六识),它完全就是靠第七识、第八识存活。我们第六识闷绝的时候,也是和虫子差不多的状态吧!所以净界法师讲唯识宗的时候,就说过:人一旦堕入三恶道中,就没有第六识了(或者第六识很薄弱),就完全靠直觉和*活着,没有思考善恶是非的能力了。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在此我个人觉得,第六识,也是第八识变现的产物,它和我们的色身一样,也不是真实的,也是生灭的。例如,你前世行善积德,今世你会聪明,第六识就敏捷。前世你作恶多端,今世你就愚笨、第六识就暗钝。这说明,第六识也是因果业力变现的一个产物而已。所以说,人道是最适合修行佛法的,因为人道有思考佛法的第六识,也有八苦交煎,最适合修行佛法。天界虽好,但天界没有八苦,很难生起出离心。三恶道虽苦,但没有思考能力,也很难修行佛法。所以珍惜人身、好好修行,才是不负人身、上报四恩的最好机会。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20
意识是依赖于肉体大脑存在的,六根不是。意识所对应的是法尘,法尘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就是大脑对眼耳鼻舌身的记忆影像。是依赖于肉体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大脑的记忆消失,无法尘,意根也就无法产生相对应的意识反应。但是昏迷及睡眠不是没有意识,是没有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做梦也是一种意识体现,但是没有前五识,是一种独头意识。昏迷及睡眠是四大地水火风的变化现象。地水增强而风火弱。四大不调,所以根尘相对不能识不能显。追答关于六根,楞严经有过详细的说明。是妙圆中的微细清净四大相。本质上也是一种妄想。不是依赖于肉体存在的。但是要通过肉体表现出来而成为一种生命活动现象。肉体虽然也是一种四大和合,但是不是清净四大。肉体有成住坏空,四大没有。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六根是依赖于这个妙真如性而存在的。所以智慧生命有六根,非智慧生命没有六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21
是通过肉体和大脑作用,昏迷了,就歇了,清醒了继续作用。而能看能听能思考的那种性相对来说是长存的,所以肉身即使死了,其性长存,人其实没有生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21
昏迷的时候, 色受想行都还在运作, 只是意根不再与法尘生意识了
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必须依赖于肉体, 但是意根和意识可以脱离肉体、大脑而存在的, 比如无色界已经没有色法了,但是,还是有受、想、行、意根、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22
不是,你可以去听听讲经
楞言经的疑问
凡不信宗教的人,大都因是看到宗教中言论观点不能接受,与现实差距很大。这点,中国道教经典《道德经》上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正好说明学大乘佛教,最需要大乘根器啊。参考资料:《维摩诘经》.《楞严经》.《法华经》.《金刚...
之前一直信佛,可是最近有些疑惑,佛说一起唯心造,那有事什么创造了这个心...
《楞严经》卷二:云何汝等,遗失本妙 圆妙明心 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白话注解:这段话的结构是这样的:...
关于佛教的疑问
1.佛是人,不是仙人。居住在你心里。28层天。梵语是印度语。金刚经等你拿给外星人看你就明白了。2.这个问题有点不妥,佛观测并了知万物本质。具有他心智证通,这个神通凡人可以修成。但是这通不是万能,当人没有念头时就失去了观测的效果。具体科学如何解释,还没有。3.佛教不仅不能代替科学,佛...
佛教中关于众生起源的疑问?
这个问题,和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的问题一样,详情可见《楞严经》卷四。简单讲,就是《楞严经》说的:一念不觉,而生无名。 继而「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形成法界。量子物理研究出,世界其实是由concept(概念)information(信息)idea(想法)组成的。传统机械物理,受制于当时的科研...
楞严经释疑答问
六祖大师与禅定,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核心。六祖大师曾经说过,“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句话看似与某些说法有所不同,但实则暗含深意。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析六祖大师与禅定的关系,以及为何六祖大师强调“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首先,理解六祖大师的言论需要考虑到他所面对的听众与环境。他所说的...
佛?关于佛,本人有很多疑问。既然有疑问那也不能假装没有啊,这世尊是...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佛教大疑问2
地狱天堂并不是佛或神所设立,不是为惩罚恶人设立。而是因缘所生,是因众生自心贪嗔痴等邪念所感。比如河水,人类看是河,饿鬼看是血水,火焰,鱼龙看是宫殿,天人看是琉璃,阿罗汉看是空寂,菩萨看是净土,一切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楞严经中讲诉了世界、众生、因果是如何产生的:如来说:富楼...
佛教,如来藏自性本自清净,为何为起心动念而一念无明?
关于这个问题,《楞严经》中有一个比喻,一个叫演若达多的人,以为自己的头丢了,于是满大街去找头,但是他的头实际上没有丢,所以自然不存在找头的问题。佛法是不二法门,大光明藏中没有善恶,是非,好坏的对立,一切万法皆是圆融的。但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同,是因为众生的分别心。所以,我们能问出...
佛教怕不怕外道质疑啊?
按照《楞严经》,没有解脱识阴区宇的人都还是外道。也就是说不论他是什么信仰背景,只要还没有认识宇宙本质,哪怕他是佛教高僧也都是外道。佛教禅宗名言: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你不质疑怎么能悟?佛教欢迎人们质疑,只有在质疑中人们才能寻找到真理。对于崇尚科学的人们来说,《楞严经》是...
佛教的问题
佛说修行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60位阶位渐次(依楞严经为60位,因为楞严讲的最详细,一般只谈到52位)这是渐教,六祖所说是顿教大法,禅宗不立阶位 其实,修行很难吗?真的很难,难在那里?难在道理都知道,事实做不到,因为习气。修行真的很难吗?其实很简单,因为: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当相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