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三种境界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1 17: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7:44
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主客观互动的过程。客观事物愈清晰愈完整,主观注意力愈投入愈兴奋,则思维效果愈成功愈快捷。当然,阅历与知识在思维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主客观因素随时随地在变化,所以思维的结果也大相庭径。虽然都在思维,但境界各有不同。还有个思维习惯的因素在内,有些人习惯上借助于形象,有些人习惯借助于抽象。写到此,我们似乎应该概括一下思维中形象与抽象两者之关系:借助于形象的思维与借助于抽象的思维是相伴相生、如影随形、互存互补、兼用并重;二者的关系处于变化之中,有时一个占主导地位,有时另一个占主导地位,这种关系变化反映着思维境界的不同。思维境界可分为三种:
1.有形无意思维过程中以形象为主,“意”并非无有,而是不显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意”(这里“形”指具体形象,“意”指抽象意识)。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意境?一是对陌生事物,我们只能从形象上去感觉它,无从知晓它的确切意义。二是走马观花,注意力分散。纵然是花团锦簇,也如过眼烟云,稍过即逝。三是潜意识。所谓潜意识是指感觉到的感性材料,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但它已经作用于感官,只是被无序地储存在大脑中。心理学称为在不知不觉间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2.有形有意在思维的过程中既有形象也有抽象的思维。这种思维境界占据了思维之大多数,一般的思维都具有这种特征,讲通俗一点就是形神兼备。有的同志不承认文艺创作中会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强调只有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鲜明的形象作品。这些同志似乎忘记了艺术作品是具有思想的,每件文艺作品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甚至是带有强烈的表达*。艺术是寓意识于形象之中,这已是大家所共识。如果只看到艺术作品的形象而不理解其中的思想,那是令作者最痛心的事,《红楼梦》开篇明义有一首诗,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有意无形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了抽象的判断与推理,形象已经淡化;或者说意在明处形在暗处没有显现出来,用个浅显的说法叫“得意忘形”。古代有个九方皋相马的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欲求千里马,伯乐推荐九方皋去找。三个月后他在沙丘找到了一匹好马,回来禀报秦穆公。秦王问是雌马还是雄马,答曰雌马,又问是什么毛色,答曰*。待差人拉回来一看,竟是一匹黑色雄马。秦穆公向伯乐说此人黑黄不分、雌雄不辨,还说能相马?伯乐说九方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结果证明此马确为千里马。科学研究也属于有意无形,抽象思维占据了主导位置,形象不显见。
思维的三种境界并不是思维的三个阶段,思维境界与思维进入到什么阶段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思维可能一开始就是有形有意的思维,有的思维可能一直是处在有意无形中。这三种思维境界也没有高低之分,都能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都有可能构成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