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3 0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3:54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是由地球化学省发展而来的。地球化学省被定义为在地壳的一个较大片段内,化学组分与地壳的平均值有显著的不同。可以认为地球化学省是地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区,而这种异常区有大有小,从局部异常到区域异常直至地球化学洲,可以构成一个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表3-6)。为了表述这种具有立体结构和多层套合的大规模地球化学模式,谢学锦院士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Geochemical Blocks)的概念,用以概括地球化学省以上规模的所有地球化学模式。地球化学块体是指地壳上具有元素高含量的巨大异常体。
地球化学块体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是很明显的,如华南地区的钨锡矿与胶东地区的金矿,都有套合结构良好的地球化学块体背景。地球化学块体可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但物源只是成矿的一个基础,矿床的形成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过程。像胶东金矿富集区的形成就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①太古宙—元古宙绿岩带产生、形成——金的矿源系统雏形;②古生代陆核隆升,构造环境稳定——金成矿作用间歇;③中生代绿岩带强烈活化—改造——构造成岩成矿;④新生代构造继承性活动——后期构造破矿作用。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分析研究区域成矿物质的聚积演化过程,需要将地球化学信息转化为地质成矿信息,并使两类信息有机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球化学块体到矿床形成、变化的一般演变路径如图3-4所示。
表3-6 地球化学模式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