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15
再加上这几年,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工,因条件有限,他们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上学。那些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上也没人来督促的“留守学生”成了乡村学校教育的新重心,从而导致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管理和纪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老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严加管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即实施纪律约束。而实际上,课堂管理和纪律的意义不是完全等同的。课堂管理是鼓励和诱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而纪律则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是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课堂作为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好课堂的作用,就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这个课堂环境很大程度上是靠老师来创造和维持的。对此,我谈谈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来探讨这样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我觉得一个好的课堂纪律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首先是要严格要求,但不能管得太死。严格要求是老师对教学、对学生负责任的基本要求。但严格应该有度,这种度就是不要管死了,毕竟课堂不是军营,不必一定要举手投足整齐划一。要做到“严而不死”,要求老师在纪律管理时充满人道关怀,具有人文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也不能承受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因为教育在我看来是一种唤醒,是以人格唤醒人格,心灵唤醒心灵。其次是充满活力,但不能混乱得不能控制。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要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想的方向引导到教学中来。当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后,课堂就是热烈的,而不是混乱的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行为的活,而是行为上的乱糟糟,那这样的课堂就需要花力气来整顿纪律了。还有,大课间作为师生的放松和休息的时间,师生应共同参与,玩在一起,同时大大增加了师生的体质,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对今后的课堂纪律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第三是彼此尊重。思想和思维活起来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都有观点、都有想法、都想表达和发言,热烈固然可喜,但过度以后就导致你不听我的,我不听你的,只有自己参与和表达,缺乏接受和倾听。缺乏接受和倾听,成长和进步自然成了一句空话。这时更高要求就是相互尊重。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数学课上,学生们都注意听讲,突然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粗犷有力的歌声,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当时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于是教室里不免有一些*动,教师只好停下讲课,随同学们一起观望,那位情不自禁哼唱流行歌曲的学生此时刚刚从自我陶醉中醒来,一时呆在那里不知所措。而那位老师却笑着说:“谁的歌声这么美啊?下午我们找个时间,让这位同学唱给大家听,好不好?”教室里一片掌声,这时老师接着说:“那么,我们继续解黑板上的数学题。”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不能因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就停课批评,一个学生挨“批”,几十个学生陪“批”,这样虽然唤起了一个学生的注意,却耽误了几十个学生的时间,这样教师的课堂就无生命可言了。第四是有序运行。它是课堂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种整体反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讲,管理的意义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约束,特别是对人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被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这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该课的目的要求,预先知道自己在学习中该怎么做,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让学生参与制订课堂规则,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就参与了管理。再次,要求学生要反思让他参与制订课堂规则的原因,提前对照检查自己。第四,要求学生经常对照规则,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并不断充实完善已经形成的规则。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中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安康,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所以,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来共同遵守课堂纪律,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1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一、处理违纪行为要及时、妥善、合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该迅速判断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课堂纪律,并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教师可以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课下再给于处理。我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大多的处理办法是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悄悄提醒他。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同时,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物质性的奖励,可奖给学生一张小贴画、一块小橡皮、一个小本子,这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 最近,我在尝试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使之养成自觉守纪的好习惯. 小学生对所在小组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别是课任教师所任班级较多,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对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吓猴”,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一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课堂上活动较多,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三、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提高自身修养。
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别看小学生年龄小,可“心眼”还挺大,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情绪稳定,安全感强,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学艺术性和愉快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不能为了纪律好,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教师还应该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神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靠老师合理的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采用快乐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问我是孩子的妈妈,做为妈妈的我要怎么做
回答要虚心教育好孩子,培养好孩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