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7:16
“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缺,这在古代人看来,也是自然界中相当稳定的一种周期现象,所以,阴历就是以这种圆缺变化的周期来计算时间的,月亮在我国古代叫作太阴,所以由此得来的日历便叫做太阴历,即阴历。
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也不是“天”的整数倍,约为29天半的时间。据现代的测量,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29.530589天,合29天12小时44分3秒。据史料记载,人们最初采用的日历不是阳历而是阴历。当时他们已经知道,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是29天半,因此规定每月的时间轮流地算作29天和30天。29天是小月,30天是大月。这种计算方法1年只有354天,这样,在1年的时间里,阳历和阴历就要相差11天。
为了消除阴历和阳历一年的时间差异,各国太阴历都有自己的一套修正方法。比如早年的回教阴历,把每年轮流算作354天和355天。这样也造成了回教阴历与阳历约11天之差,在公历的33年中,回教徒们就要过上34.个回教年。如果已经知道某一件事发生在回教年的某年、某月、某日,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说出那一天的月相,但是那时到底是冬天还是夏天,只有经过一番复杂的计算,才能回答出来。
我国采用的阴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阴历,而是“阴阳历”。它既采用月相来计算日期,同时又采用闰月的方法与太阳年协调一致。
由于阴阳二历每年相差约11天,3年就相差约1个月。为了能使这种历法适应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于是规定每两年或3年增加1个闰月,每19年设置7个闰月。19年为一个闰章,81章为一统,3统为一元,每元是4617年,元之后,又周而复始。
阴阳历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了,早在中国黄帝时代,已经知道1年有365.25日,1月是29499940日,一年有12710月,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古代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比如我国采用19年7闰的方法,要比希腊早几百年,这说明我国古代历法是很先进的。西汉末年,刘歆依据邓平的《太初历》而改的三统历,南齐祖冲之编的大明历,唐朝傅仁钧编制的戌寅元历,都是有名的阴阳历。
阴阳历经过历代历法家的整理修改,在我国一直沿用到现在。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和许多农谚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因此人们也管它叫农历。
在世界上真正的阴历早巳废止了,但在我国为了不打破传统的习惯,阴阳历一直保存下来。这就是日历上用小号字排印的农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