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3 13: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1:01
是用以下几种方法避暑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1:01
盛夏来临,习惯了与空调、电风扇为伴的现代人无法想象,在没有电也没有电器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热浪滚滚的夏天的?
其实,现代人有些多虑了——古人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智慧,还十分低碳环保,别有一番情趣。
古代的“冰激凌”
考古发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种名为“冰鉴”的铜盆,古人是用作在炎炎夏日往其中放入冰块,以达到为房间降温的作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敖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冰块降温的方法其实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之。那时存放冰块的地方被称为“窟室”,即一间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和今天人们下班后到冷气十足的夜店喝上两杯十分相似。
夏天,古人在喝的酒里、饮料中加入冰。到了元代,冷饮有了新突破。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最爱喝牛奶,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于是,在牛奶中加入冰块,这样牛奶的保存时间就延长了。这样的“奶冰”口感很好,于是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
据说为了保护冰激凌制作的流程和配方,忽必烈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以外禁止造冰激凌的敕令。直到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尝到了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冰激凌”,这才把制作方法带回西方,经过加工改造,慢慢就成了今天的冰激凌。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街巷,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在民间,伏日还盛行吃莲子汤,具有养神益脾祛除暑热的功效。
古人的“开裆裤”
敖堃告诉记者,古人在夏天穿的衣服比较薄、透:“富人披丝绸、穷人穿*”,衣物的材质比现代人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古人穿的纱袍、长裤,不仅能覆盖皮肤,宽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
据考证,魏晋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们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不是单穿的,原来,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由于这样的着装很容易“*”,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到了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作古代的.短袖衫,在当时相当前卫。而比半臂装更大胆的,则是袒胸装。
古代纳凉“神器”
每到三伏天,古人要喝苦茶、凉茶、绿豆汤来解暑,现代解暑饮料王老吉,其中的成分就是清代的配方。
夏天苍蝇蚊子比较多,古人在焚香中加上菖蒲、野菊等具有浓郁芳香气味的植物或药材来熏蚊蝇。
在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也是很好的消暑方法。扇子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还是一种艺术品——古人在这个小天地中题诗作画。
敖堃告诉记者,据《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但此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团扇多为“圆如满月”的样式,但也有梅花形、方圆形等款式。至唐代,绘画作书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扇面往往装饰精美,有名家山水书法作品。
除了扇子,古人度夏神器还有形态各异的瓷枕和象牙席。
瓷枕内部中空,下端有孔可以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釉面,冰凉剔透,正是夏季清凉的佳品。据称,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其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枕,这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寝具。到了明清时期,枕头又有了其他的材质,瓷枕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最好的床席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宫廷贵族使用的是以象牙织成的席——象牙席,夏天躺在上面,想象一下就觉得清凉。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还存有7卷象牙席。
如今故宫中还有原始状态的冰箱,用天然冰来取得降温效果;也有手动的风扇,通过手拉转动来起到吹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