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2 06: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9 03:42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9 03:42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合理补充形象,准确体会意境和语言。鉴赏古诗一定抓住诗眼和意象。
阅读古诗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在古诗中尤其重要的是意象和意境: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最用心塑造的就是其中复杂多变,又意蕴非凡的众多艺术形象,而这些艺术化了的形象简单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便是人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其次是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再者才是景(或环境),主要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就人形象而言,主要的就是在抒情主人公的用意。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具体的鉴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其次就物形象,即被诗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在古诗中诗人塑造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鉴赏咏物诗中的物形象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再者,最为复杂的就是众多诗人所致力的景象,其中涵盖意象、意境。而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术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辨析诗中意象,把握诗中意境,可以透过以下三种途径,(1)解释诗句内容(翻译诗句),(2)简述意象的特点,(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9 03:43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合理补充形象,准确体会意境和语言。鉴赏古诗一定抓住诗眼和意象。
阅读古诗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在古诗中尤其重要的是意象和意境: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最用心塑造的就是其中复杂多变,又意蕴非凡的众多艺术形象,而这些艺术化了的形象简单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便是人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其次是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再者才是景(或环境),主要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就人形象而言,主要的就是在抒情主人公的用意。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具体的鉴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其次就物形象,即被诗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在古诗中诗人塑造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鉴赏咏物诗中的物形象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再者,最为复杂的就是众多诗人所致力的景象,其中涵盖意象、意境。而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术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辨析诗中意象,把握诗中意境,可以透过以下三种途径,(1)解释诗句内容(翻译诗句),(2)简述意象的特点,(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如果要看详细的: 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5156e.com/page/10-04-11/55244.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9 03:43
既然是古诗鉴赏 就先要读懂诗歌 知道它的字面意思 再根据所给的诗歌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来鉴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感受到诗歌的深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9 03:44
dddd做任务别理我
赏析古诗的好方法 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2、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3、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
古诗句子赏析方法
赏析方法: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鉴赏技巧 1、认真读料 古诗文鉴赏,首先得认真读题,认认真真的读给出的诗词材料,反复读,看诗句的意境,品诗句的意蕴,看诗句的关键词,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两遍,摸索出诗句的创作意境。2、仔细审题 古诗文赏析,还得要注意仔细审题,也就是看看问题的设置,看看作者到底想考什...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一、鉴赏方法点拨:(一)注重平时积累 赏析诗词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词的意境、诗词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
小学生该如何正确鉴赏古诗词?
4.注重实践和应用。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写作文时引用古诗词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影等方式,将古诗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总之,小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
如何赏析古诗词
1.把握诗歌的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3.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应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首诗词?
1、创作方法:赋、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3)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归纳盘点
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 点拨: 1、在整体理解...
如何抓住诗眼鉴赏古诗
鉴赏诗眼一定要结合诗句或者全诗的内容,忌以字论字,就句论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横”是“横摆着”还是有它意?雨急,水湍,系在岸上无人看管的小舟就不能是在江中“横着”,而是小船儿随着湍急河水任意摆动,是一种动态美,不是静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