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0 21: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7:36
肯定不会是多尔衮与豪格,如果皇太极对他俩中任意一方满意的话,早就会立下储君,也就不会出现皇太极突然离世后,他俩的皇位之争了。而当时皇太极的儿子中,只有第九子福临与第十一子博果儿的生母尊贵,也就是说皇太极心中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就应该是他俩中之一。按照皇太极对蒙古科尔沁草原的重视程度来看,皇太极会更加倾向于福临成为储君。
长子与弟弟皇太极有不少几个儿子,其中豪格是他的长子,也是他成年的皇子中,在军队与前朝最有威望之人,而多尔衮自小就跟随皇太极出入军营,战功累累,十分骁勇善战,皇太极非常看重多尔衮这个弟弟,因此多尔衮在皇太极时期势力与威望也不小。虽然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但他俩年纪差不多,而且都在军营之中,有着不小的战功,因此他们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但这两人不管多么优秀,可他们从来都不是皇太极中意的储君人选。
豪格的出局不仅仅是因为他庶出的身份,毕竟当时皇太极并没有嫡子,他这个长子身份还是很有优势的,但偏偏豪格这个人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让皇太极很不喜,而且豪格曾做出一些让皇太极非常反感之事,比如杀妻,以及跟代善之子走得近乎,都让皇太极觉得自己这个长子不堪大任,还有些二心。再加上豪格的母族卑微,让皇太极看不到他对大清有利的地方,因此皇太极就根本没有过立豪格为储君的想法。
虽说皇太极非常欣赏以及信任弟弟多尔衮,但他也没有想过传位给多尔衮,即便当时清朝初期,兄终弟即的即位制度也很普遍,再加上当时有女真贵族的推选制度,多尔衮即位难度不大。但皇太极即位后,积极推动大清封建化,加强皇权,按照中原王朝的惯例,帝位理应由子承父业来继承。也就是说不管多尔衮多么优秀与合适,可皇太极就是想传位给儿子,所以多尔衮也不在他储君的考虑范围之内。
母族强大的储君皇太极是个非常优秀的帝王,也是个合格的帝王,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大清江山考虑,包括他的婚姻。毕竟当时关外的清朝势力还是有些弱,想要入主中原,光靠女真族肯定不行。于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满族就在草原上寻找盟友,而蒙古科尔沁就是他们最初以及最忠实的伙伴。
为了加强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盟,皇太极一共娶了科尔沁草原上三位格格,也就是他的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以及庄妃布木布泰。哲哲一生无子,宸妃生下的八皇子曾被立为储君,可惜这个皇子不到1岁就夭亡,最后科尔沁的妃子中只有庄妃还有一个皇子,也就是九皇子福临。
虽说贵妃娜木钟也是蒙古贵族,但她是改嫁给皇太极的,原本她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因为皇太极打败了林丹汗,于是娜木钟带着族人降了皇太极,她也就成了皇太极的妃子。也就是说娜木钟的势力是因为被打败了不得不臣服于清朝,不像科尔沁部落,人家是一直与女真友好以及同盟。要说皇太极的信任度,肯定是科尔沁高于娜木钟,所以在皇太极的眼中,有着科尔沁母族的福临就会比其他皇子都要有优势。
其实皇太极时期,清朝在制度与国力上都很落后,皇太极想要清朝强大,首先就得推进封建化进度,那么兄终弟及和共举制度就得退出清朝的历史舞台,所以多尔衮不管再怎么合适帝位,他不是皇太极的儿子,他就没戏。而豪格在皇太极的眼中,优势不大,还有些让他猜忌,因此豪格也就被皇太极排除在外。
剩下的儿子中,除了福临的母族对清朝最有用以外,其他皇子要么就是母族太过卑微,要么就是不能让皇太极完全放心。所以在皇太极心中,他第一位顺位继承人应该就是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7:37
当然是海兰珠的儿子八阿哥,但是因为他早早的就去世了,所以就没有继承皇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7:37
皇太极死之前的几年内,他多次因不大不小的事儿降罪豪格,多次降低其爵位,这绝不是培养*人的做法。另一个最重要的信号是,皇太极直到死,也没有把自己的两黄旗交给豪格。福临是皇太极唯一有蒙古族血脉而且还在世的皇子。所以,让福临继位,一下就平衡了各大势力,同时还笼络了蒙古贵族。在蒙古皇族的商量下,选择了福临继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7:38
皇太极心中的第一顺位,其中应该就是福临,毕竟在福临小的时候,皇太极就已经很看好他了,虽然皇太极走的匆忙,但是基本上大局已定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7:39
当然是豪格了,不仅因为他是长子,还因为他受到皇太极的教导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