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豚、彘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43
三者都为猪的意思,猪:猪类的统称。
豕(shǐ);长嘴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属于猪的统称。
豚(tún);小猪
彘(zhì);大猪。
猪又称“犭屯(tún)”,在古时猪也称豚 ,又称彘、豨,别称刚鬣。本指小猪,亦作猪解。经常用来代表财富和生育,代表女性。古代方言中“彘”和“豨(xī)”也是指猪,《方言》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彘”,“南楚谓之豨”。
拓展资料:
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
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43
都是猪的意思
豕,猪的统称
豚 ,古指小猪
彘 ,指后腿不能直立的猪
拓展知识
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
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后5~12个月可交配,妊娠期约为4个月。平均寿命20年。是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在十二生肖里之为亥。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44
楼上的那些解释,也对,也不对!
豕豚彘,这三个字都有猪的意思,要区别这三个字,你们从百科或者康熙字典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这三个字要从甲骨文的发展史之中寻找,具体说起来太麻烦,我只作简单的叙述。
豕读作[shǐ],在我们华夏的文字中出现最早。
彘读作[zhì],在我们华夏的文字中出现最多。
豚读作[tún],在三个字中出现最晚。
在上古时代,因为劳动力落后,生产力不足,又经常打战,所以野猪还没被驯服就被吃了,不然就被来祭祀用。
众所周知,我们华夏文字的特点就是象形字,从上古结绳记事开始,就开始展开了我们文字记事的文明,一切的文字都有迹可循。
在甲骨文中,彘和豕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透彻。
豕字,豕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出现了,意为猪的统称。
彘和豕一样,都在甲骨文里出现得最早,也最多。
彘字,彘比豕多了一支箭,意思就是甲骨文里的彘是指有凶性的猪。
彘头上多一个牙,即野猪,所以彘也指被圈养驯服的野猪,即现代人认为的圈养猪或者家猪。
直到战国时期,豕和彘才分化通译,彘是指被圈养驯服的野猪,有时也指野性未驯的野猪,豕则成为野猪的统称。
当然,豕在上古先秦主要属于祭祀之用。
如《尚书·周书·召诰》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如《周礼·天官·冢宰》曰:“牛夜鸣则;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狸;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
如《诗经·大雅·公刘》曰:“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如《汉书》曰:“凡言彘者,皆豕之别名。”
在这里,豕是指未猎获的野猪和被猎获的野猪,然后入牢圈养,于祭祀之用,因此这种囚于牢用来祭祀的野猪,就是彘。
彘就是指被圈养用来祭祀的野猪,也指圈养被驯服的野猪,通常都是体型最好,最巨大的野猪。
猪[豕者]和彘也有区别。
如《荀子·荣辱》曰:“今人之生也,方知蓄狗猪彘,又蓄牛羊。”
如《正论》曰:“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在这里,猪[豕者]指的是家猪。
“猪”字不曾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篆书,写作[豕者],篆书上的“者”字,意为煮,也可以念作煮,猪的发音即由此而来。
我们现代反犬旁的猪字,最早出现在北魏朝,是[豕者]字简化而来,所以别以为猪字在战国时期就出现,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古籍繁体字都通通被翻译成简体字。
到了北魏朝,劳动力已经提高很多,驯养了无数代的家猪,这就是我们现代意义的猪。
猪[豕者]和豕是通义词,是猪的统称。
如西汉的毛亨《已经注》曰:“豕,猪[豕者]也。”
如西汉的扬雄《方言》曰:“猪[豕者],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
如《左传·定公十四年》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娄猪即母猪,艾豭即是公猪,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以上的猪,都是繁体字豕者]
先秦时期,猪是贬义词,指臭、丑、蠢、笨、好吃、爱睡,猪字只在战国时期的左传和估训中出现,写作[豕者]字,直到西汉才口语化,即贬义词。
而豕才是中义词,泛指野猪和圈养的野猪。
要注意,在战国之前,豕分圈养的野猪和未圈养的野猪,因为生产力落后,那时并没有家猪这个概念,直到在战国之后,生产力提升了,这才开始出现饲养和供食的家猪,取名为[豕者]。
最后,我们就说说这个豚字。
豚与彘也有区别。
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说:鸡豚狗彘之畜。
如《说文解字》中说:豚,小豕也。
如《方言八》中说:猪[豕者]其子,谓之豚。
这豚,其实指的是小体型野猪,或者矮小品种的野猪,如香猪、藏猪、陆川猪等等。
在十九世纪欧美的大白猪没有引进中国时,那时的家猪普遍是小型猪种,与大型猪种区分,就叫做豚。
最后提一下日本从华夏隋唐时期学到的汉字文化。
日本所说的猪,指的是野猪,猪肉,就是野猪肉。
日本所说的豚,指的是家猪,豚肉才是家猪的猪肉。
自从猪[豕者]字在东汉开始普遍化,上古流传下来的豕字和彘字就开始销声匿迹,很少使用,而豚则在南宋开始消失。
但是很快,在明朝,因为大明皇帝姓朱,老百姓每天说要杀猪宰猪,吃猪肉,为了避免尴尬,或者说是忌讳,就不让百姓使用猪字,不许叫猪这个发音,改而用回豚字,读音叫[tún],或者亲热点,和我们叫狗狗一样,称呼猪为肥肥,多可爱的称呼啊。
所以豚在明以前,豚指的是小体型野猪,矮小猪种,圈养的小野猪,从明开始,就代替家猪字。
而彘则被视为体型巨大的野猪,现在我们中国的野猪很少见了,在东北偏僻的地区仍然能见到大型的野猪,而在云贵偏远山区也可以能见到小型的野猪。
所以,豕和豚、彘,都是猪的意思,但是并不以家猪和野猪区分,而且以品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44
豕(shǐ);长嘴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属于猪的统称。
豚(tún);小猪
彘(zhì);大猪。
《说文解字》说:“豚,小豕也。” 《方言八》称:“猪其子谓之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