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的病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22:15
1、习惯及模仿:孩子开始的抽动表现是因为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是模仿他人的抽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抽动的习惯。
2、体质因素:某些神经类型的孩子是很容易发生此病,如,神经质,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等。并且这种疾病还会伴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遗尿等,所以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3、精神因素:一些精神上的刺激也是会导致此病的发生的,如,家庭不和,责备过多,对学习要求过高等,这些都会导致人们产生矛盾的心理,抽动就会成为心理矛盾的外在表现。此外,过分的现在孩子的活动也是会导致此病的。
4、其他:一些突发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的轻微损伤也是会引发此病的。有人认为该本病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23:33
胡亚美院士是这方面的专家,她指出,儿童抽动症的病因有:
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遗传因素
患儿家族成员中本病发生率较高,尤其双生于、同胞患病的一致率也较高,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脾气虚弱
健运失司,水湿凝聚,则为痰饮,痰浊蒙蔽清窍则神机不能畅达而出现不自主动作及不自主秽语;外邪袭表,肺气不宣,风火夹痰阻滞咽喉,咽喉不利则出现喉中异常发音。
其他
可由于某些躯体病,如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局部不适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1:08
儿童抽动症主要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刻板抽动,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如患儿频繁挤眼、皱眉、皱鼻子、撅嘴等;继之耸肩、摇头、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起伏波动的特点。感冒、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并大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多动表现。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目前,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综合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抽动症的发病主要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
1.遗传因素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者认为,抽动症是可以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生子共同患抽动症的较多,抽动症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抽动症及其他心理行为疾病较正常人多见。科研工作人员认为,抽动症遗传的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2.神经生化因素
近年来,通过神经递质与行为以及神经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示抽动症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调有关。有学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可能是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靶细胞受体,由于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也有的学者认为,抽动障碍与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功能失调有关,或是由于脑内r-氨基丁酸的抑制功能降低,以致发生抽动。此外,近年来对内啡呔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r-氨基丁酸的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调,可能是继发于内源性鸦片系统功能障碍,故认为内啡呔在控制秽语综合征病理机制中有重要影响。
3.抽动症与脑器质性病变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57?9%的抽动症患者有神经系统软体征,50%~60%的抽动症病人脑电图异常,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但是没有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头颅CT异常。有人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行为运动的异常与杏仁核-纹状体通路障碍有关;不自主发声可能是与扣带回基底节及脑干不规律放电有关,所以说,抽动症可能是器质性病变。
4.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可以造成或者诱发抽动症。一是母亲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如家庭暴力、过度惊吓、突如其来的精神刺激,严重的妊娠反应,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的严重妊娠反应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高危因素。二是婴儿出生后的应激,如产伤、惊吓、高烧、抽搐等因素均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三是儿童受到精神创伤,长时间过度的精神紧张,意外事件的刺激,脑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四是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另外,由于长期服用或者大剂量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或长期大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匹莫林等可引起抽动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2:59
你好,抽动症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很多孩子一开始都是以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努嘴、点头摇头、耸肩为主要症状。有的孩子只有其中一种症状,有的孩子则会出现多种症状。
抽动症的发生跟遗传、铅超标、锌缺乏、铁缺乏、围产期异常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压力过大、紧张焦虑都有关系。
同时在临床发现很多儿童在治疗完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后,出现抽动症状,抽动症患儿也会在感冒后症状加重,这跟生病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
抽动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可乐定、肌苷羚羊角滴丸、硫必利等等,必要时配合心理沙盘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总的来说,抽动症是一种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的一种疾病。
抽动症和多动症一样,都属于神经障碍类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往往容易出现很多共患病,比如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5:07
抽动症是神经学的问题而不是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严格说来,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
神经递质失调学说
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皮层神经回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关,神经节病变及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相关神经递质失调,可能是抽动症的主要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抽动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社会心理环境精神因素
目前认为,抽动障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精神创伤、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可诱发或加重抽动。抽动症与家庭教养不当有关,抽动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异常,如孤僻、易冲动、性格内向、焦虑、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等。
感染相关性因素
目前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地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