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制定班规之我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4 04: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1:26
“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可见自由和规则是相对而产生的。对于一个孩子、一个班级而言,规则意识何等重要我们都不言而喻,而其中的方法也应是巧妙的,让孩子从心灵深处去遵守规则,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结合昨天的艺彬老师《课堂管理——这个地盘我们做主》的讲座,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考虑这个规则是不是必要的,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充分小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行为约束力也不强,所以所选规则不应超越至少不能过多超越小学生的现有水平。
2,规则的内容不应老师一人包办。
对于小学生来说,制定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同时更好地落实“学生为本”的核心素养。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
3、在订立班规时内容不要太多。
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小学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工作
(一)对班级学生要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小学生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小学生都能熟悉,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小学生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小学生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校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小学生在小学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有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小学生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内容不多,但是我们师生公共制定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也会将不断的充实......)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给他人添麻烦。
2、早晨到校要按时,一旦迟到不要跑,主动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
3、有事有病要请假,写假条,事后病愈后主动补课。
4、学会思考,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5、课堂上的任务不拖到课下,课下的任务不拖到课外,在校能完成的不带到家里。
6、做事要学会善始善终。
7、做人要学会沉默是金,做事要学会静能生慧。
8、善待他人,学会有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9、做错了事,如果是无意的要学会主动道歉;如果是有意的,要敢于承认,敢于道歉,敢于改正。
10、学会微笑,学会善良,学会关爱,学会爱,那样会解决很多问题。
11、不会的问题主动请教,学会的就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