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一讲“年”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4 04: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6:57
“年”,原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动物。传说在远古时候,这种动物非常的凶猛。它们聚集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每到严冬,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掉上百只虎豹熊罴和几十个人。一到冬天,群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一直到春暖花开,气温上升,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而且都群居大洞穴中,每个洞穴中多达百人,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年虽凶恶性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群全部都赶走。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早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磕头,感谢大人他们小一辈。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带领群民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们的巨大威胁,黄帝与应龙、力牧等大臣一起商议采取什么办法。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于是,当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组织一支百人的队伍去捕杀群年,经过十几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年再也看不到了。
可是,年并不甘心就这样绝种,传说它又变成了一只九头鸟,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肉味,闻着闻着,嘴里就流出来带血的涎水。这种带雪的涎水掉到谁家院里,谁家第二年就要倒霉。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升起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从此后,每逢过年三十晚上,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6:58
公元2008年是中国农历戊子年,俗称鼠年。“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子鼠丑牛,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不但成为琅琅上口的童谣,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往往也会掐着手指娓娓数来。时至今日,生肖文化作为流行于民间,更多地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年龄,融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所谓“四大家”、“五大门”的动物原始崇拜,即是对狐狸、黄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们普通认为,这些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代表着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见鼠委实与人类的生活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饰地呈现出来,鼠文化使鼠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神秘。
在我国各地,关于鼠及鼠神的传说十分常见。在河北民间,曾流传着老鼠救驾受封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西凉小国给中原王进贡了一对大蜡烛,当中原王准备庆典点燃蜡烛时,发现蜡烛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里面藏着火药。原来西凉王送蜡烛是为了炸死中原王的。老鼠帮忙,使中原王免于一死。老鼠因护驾有功被册封为御鼠。
还有赐财金钱鼠的典故:传说从前有一只怀孕老鼠,因觅食不慎受伤断了一腿,又痛又饿的母老鼠跪地求观音收留,并许愿能赐米粒供食即回报铜钱一串,甚且子孙世代赠金银。
言毕,碰巧一穷书生路过见状生怜,便给母老鼠米食又予敷药,伤好后三脚母老鼠即依诺言每日送穷书生一串铜币,书生筹足盘缠赴京应考幸高中状元,并将此情奏明圣上,圣上听后即赐封三脚母老鼠为赐财金钱鼠,后人见金钱鼠仍每日赏求食一粒亦得回报铜钱一串,流传至今。
关于鼠年的来历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有一个说法,上帝他们准备在选神兽的时候进行排列,谁占到第一,谁占第二,谁占第三,这个时候聪明的小老鼠如果凭自己的体力各个方面很难排到第一,因为有牛有虎还有龙等,都是特别大的动物,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站在牛的背上然后到他的头上,最后的时候他借力最后发挥最后一跃跑到所有动物的前面。所以鼠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了排名第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6:58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6:59
年,是一种计量时间长度的单位。古人在渔猎时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发现了白天黑夜交替的规律,有了“昼夜”的概念。由于生产和生活上的要求,古人注意到月亮有圆有缺,潮水有涨有落,形成了“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和气候寒暖有密切关系。人类终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寒来暑往,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交替的周期,才有了“年”的概念。
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殷代改岁为“祀”,到周代时才改称为“年”。古人说“周以稼穑兴年谷为重”,自周代,中国农业日盛,并正式以“年”名岁。
年是四季的通称,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过年则专指农历年的开头——岁首,即平常所说的“春王正月”。人们都说“正月里来是新年”。一月因何为“正月”呢? 据古*载,我国古代每改换一次朝代,王者易姓,天子为表示“受命于天”的庄重独尊,就要“改正朔,易服色”。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连衣服的颜色也要改变。这些王朝把月份的次序改正以后,改正的第一个月,就叫“正月”。夏朝历法规定的正月和现在的正月是一致的。商朝则把现在的12月作为正月。周朝又改11月为正月。古书上说的“三正”,即指“夏正、商正、周正”。到了秦朝初期又将10月作为正月。到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根据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汉武帝采用了“太阳历”,恢复了夏朝的排列法,以初春正月为岁首之月。此规定大约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辛亥*后,我国采用了阳历纪年,即公历,亦即公元纪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公元纪年法”,明确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即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2 17:00
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