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1919.8.29—2010.6.2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9 22: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3
吴冠中在夫人朱碧琴肖像画前
1919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闸口乡北渠村。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
1938年:师从常书鸿,关良学习油画。
1939年:始用吴荼茶笔名,后用荼(如火如荼)。
1946年:全国美术选拔考试第一名,1947年到法国巴黎高等美院深 造。
1950年:回国,任教*美院素描讲师;之后先后在清华,工美,艺术师范任教;后又到清华,直至退休。
1978年:举办*工艺美院举办《吴冠中作品展》
1997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吴冠中画展》
2002年: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香港艺术馆《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
2003年:中国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
2004年:“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世界巡回展。 创作出版自传《我负丹青》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写作出版一百五十多万文字。
2008年:拍卖《长江万里图》,捐赠清华大学,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
2009年1月16日,吴冠中(90岁)赴上海参加《我负丹青-吴冠中捐献作品展》(160幅)
2010年6月25日:北京医院安详辞世。
2010年8月29日:清华大学设立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2019年7月1 日:清华大学成立《吴冠中艺术研究基金》
今年是吴冠中先生诞生100周年,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浙江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等多家美术馆举办了吴冠中画展。
吴冠中先生生前向故宫博物院、新家坡美术馆、香港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宜兴吴冠中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公立美术馆捐赠了大量代表性作品,都是他最满意的精品佳作。
吴先生幽默地声称自己的捐赠行为是“嫁女儿”,而博物馆、美术馆是最好的“婆家”。他捐赠作品的唯一要求是: 不能藏在库房里束之高阁精心保护,要摆放在展厅中,面向广大的观众,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中国画家的杰作。吴冠中先生想必是继承了蔡元培先生的美育理念,他为提高民众的审美水平,献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中国的毛笔是最擅长勾线的,在长短肥瘦粗细的变化中,古人归纳总结了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钉头鼠尾描等十八种线描技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各种各样的皴法,比如披麻皴、荷叶皴、雨点皴、折带皴等等,用来表现南北方不同的山脉和山石肌理。描绘树木花草的又有花样繁多的点法:介字点、菊花点、胡椒点、梧桐点等等。
吴冠中先生的点和线和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要求完全不同。是他个人的风格,创立了现代的笔墨趣味。
吴冠中在林风眠校长创立的杭州美院求学时,既接受了西方的素描造型、油画技法方面的系统学习,同时每周有二次学习中国画的机会。期间1940年吴冠中曾经专门跟随国画大家潘天寿大师学习。
1947年,吴冠中先生来到法国巴黎高等美院师从苏费尔皮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任教。从*美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直到退休。(题外话:那么他是位好老师吗?)
《白发之花》,是吴冠中先生2003年创作的作品。2003年,吴冠中先生虚岁85岁,正好是本命年,羊年,吴先生本来是全然不信的。无奈这一年,他和夫人都罹患重疾不得不入院治疗。2003年,对于吴先生一家人来说无疑是很艰难的一年。2003年,对于生活在北京、广东以及香港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也同样是愁云惨淡,他们被“非典”的阴影所笼罩着。
吴冠中大师的画作,大多清新、美好,雅俗共赏,有幸福的味道。然而,《白发之花》有死神即将来临的压迫,也有努力的抗争,有光明和希望。
幸运的是,吴冠中大师康复了,中国人也战胜了这场飞来的瘟疫。
吴冠中曾说:“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朱碧琴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在吴冠中心目中,鲁迅先生是真正伟大的灵魂、民族魂。他曾经感慨: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他也曾遗憾:丹青负我,我负丹青。江南美景容易得,世间再无周树人。画一颗顶天立地、百折不挠的树,俯视家乡、昂扬姿态的树,代表画家心中的鲁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