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信息看社会变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8 15: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4:34
学者喜欢将人类社会发展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将社会划分成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根据社会组织形态划分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根据技术突破划分第一次工业*、第二次工业*和第三次工业*。
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不断掌握、积累和运用广义信息推动的,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个台阶都伴随着广义信息的突破性发展。基于广义信息的发展,我们将人类社会分成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
原始社会经历了两三百万年,在这个社会阶段,人类居住非常分散,往往以小规模群体聚居生活,每一个群体相隔很远,群体之间很少交流。
在原始社会,人类采集信息主要是利用先天自带的五种感觉器官进行,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根据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究,人类通过这五种知觉获取信息的比例大约分别占83%、11%、3.5%、1.5%和1%。关于这一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近现代,人类在信息采集方面才有了较大的突破。
在原始社会,人类存储信息主要靠大脑,但是,在距今1-2万年的时间,人类学会了利用石块或炭在洞穴的岩壁上作画来保留信息。在即将进入农业社会的前夜,人类发明了其他的一些存储信息的方法,如结绳记事。
在原始社会,人类传递信息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肢体、表情以及发出简单的音节进行的,但是在距今大约30万年前,人类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即发明了语言。从此,语言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沟通交流工具,直到现在。
在原始社会,因为信息量非常少,所以信息的甄别和处理只需要通过大脑进行即可。但是,即便如此,在原始社会人类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还是掌握了少量的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发明,比如石器和火。
在原始社会,形成了人类最朴素的观念——平等,这一观念非常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农业大概在1万年前便已经出现了,但真正进入农业社会大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和文字的出现基本上是同一个时期。学者一般认为,农业社会中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对文字的需求,因而产生了文字,而我倾向于反过来说,正是文字的发明,推动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在农业社会,人类在信息采集方面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步入农业社会的尾声,在16世纪末期出现了第一台显微镜,17世纪初出现了第一台望远镜。
在信息存储方面因为文字的出现而有了一些重要的进步,比如埃及的纸草和中国的竹简,以及各地的青铜器和雕刻艺术。尤其是中国在西汉时期便出现了造纸术,东汉的蔡伦又进一步做了改进,这可能是东方在大多数农业社会时期都超越了西方的重要原因吧。宋朝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影响。
但是,在信息流通方面农业社会取得了很多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社会人口大幅增长,许多人开始定居下来,人类交流的频度和密度大幅增加。文字的诞生为这种高强度、跨地区、跨时域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
秦帝国和罗马帝国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进一步的条件。如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等大统一制度,为信息交流扫除了障碍。全国统一建立官道,设立驿站,确保人员跨区域流通的安全,这些措施和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进入农业社会,人类朴素的平等观念被打破,信任问题即信息甄别问题,成为阻碍信息交流的重要因素。国家制度为人类交往提供了秩序,而中国“礼”的观念同样强化了这一秩序,货币制度的产生解决了远距离、跨时域交易信息中的信任问题。在宋朝甚至产生了人类的第一张纸币。
在农业社会,信息的处理仍然主要靠大脑,纸笔、算盘的发明部分减轻了大脑的计算负担,但总体上进步不大。
然而,正是由于信息流通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得信息量的积累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从而为知识的 提炼和运用奠定了基础,大量的工具被制造出来,对能源的利用也得到了发展。
学界一般将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作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标志。大型机械的使用改变了原来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工业组织形态的产生,在本质上是改变了信息的交流模式。
人类早期出现的原始分工加速了信息的积累和知识的生产,到了工业社会,个体或小群体的分工形式被从空间上组织起来,从而更加提升了信息的流通和知识的创造。
在工业社会,人们更关注工具的发明和新能源的利用,因为这些在工业社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这些只是结果,却不是原因,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工业组织的出现使得人类认识信息、发现知识的各个维度都得到了提升。这些组织即包括工厂、企业、公司,也包括学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第三方机构。
除了制度的变革,影响广义信息的重要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在信息采集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性能得到了指数级的增长。
并且,从19世纪末全球首台恒温器正式上市,从此开启了传感器的发展历程。人类不但在视觉方面利用工具不断地向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拓展,同时,人类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上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信息流通方面,19世纪30年代发明了电报,到60年代又发明了电话,并且技术不断改进。20世纪初又发明了电视。
知识不断地从大学校园和工厂中被发现和利用,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各种各样的工具和产品被创造出来。20世纪初计算机的发明则是更为关键的,因为它不但扩展了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并且它预示着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即将到来。
信息社会,仅从名字上看便可以知道信息在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性。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在信息社会,信息采集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中期,即40 年代末第一款红外传感器问世后,传感器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爆发期,直到现在,全球大概有 35000 种以上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发展已经大大突破了人类五大感觉器官的能力*,它将人类信息采集的能力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而为万物互联的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存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计算机存储的不断扩容,到1976年第一张光盘的问世,到20世纪末的第一个U盘,到现在的云存储,据测算,目前整个数字世界的数据存储达到了44 ZB,是宇宙中恒星数量的40倍。
以下是估测的互联网每日产生的部分数据量统计:
· 发送了5亿条推文
· 发送了2940亿封电子邮件,预计2021年要达到3200亿封电子邮件
· 在*上创建了4 PB的数据,其中包含3.5亿的照片以及1亿小时的视频
· 每个连接的汽车都会创建4 TB的数据
· 在WhatsApp上发送了650亿条消息
· 进行了50亿次搜索
· 可穿戴设备产生28PB的数据
· Instagram 分享了9500万个照片和视频
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每天将创建463EB的数据。要知道,人类大脑的信息存储容量约为3.5PB。
数据量表
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初,计算机的性能便出现了快速地迭代,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计算机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
1946年诞生的ENIAC,每秒只能进行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是名符其实的计算用的机器。此后的50多年,计算机技术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每秒运算已经跨越了亿次、万亿次级。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51亿亿次。用简单的神经元模型估测,人脑的运算速度约为每秒22亿亿次。
信息传输方面同样获得了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诞生了2G,移动通信从此进入数字传输时代;进入21世纪出现了3G,从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2011年4G正式商用,使得网络传输速率从3G时代的10Mbps数量级提高了100Mbps的数量级;去年开始商用的5G又将下行峰值速率提高到了500Mbps及以上,从而为万物互联打好了基础。
从1G到5G通信简史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甄别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大大增加了人们选择甄别信息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为信息识别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数据“信任”基础,从而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
在信息社会,广义信息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但这却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将继续推动广义信息在各个方面获得进步,并终将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终极的智能社会。
在智能社会将实现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将出现关键性的突破,广义信息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史无前例地发展,整个社会将被组织成为一个更加有机的整体,甚至表现出智慧生命的特点。也许,这将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