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做完笔录后流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8 14: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9:55
询问笔录做完之后,应进行以下程序:
(1)核对。也就是把询问笔录交给被询问人阅读,被询间人核实是否客观、准确地记载了对他的提问和他的回答。
(2)补充、更正。在被询问人核对后,如果认为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要求,询问人应当补充或更正。
(3)签名、盖章。如果笔录核实无误,或者有遗漏、差错但已经补充和更正的,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如果被询问人不会写字的,也可以盖章。
一、受理案件
1、人民*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案件管辖范围的分工执行。
2、人民*受理案件的来源:
①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控告和检举的;
②个人控告和检举的;
③*常委、上级人民*等交办的;
④有关机关移送的;
⑤犯罪人自首的;
⑥人民*自己发现的。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向人民*控告、检举犯罪、用书面形式提出。个人向人民*控告、检举犯罪,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口头提出。检察人员接受口头控告、检举时,应将控告、检举写成笔录,经控告、检举人确认无误后,由控告、检举人签名或盖章,同时向控告、检举人讲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控告、检举人如果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期间,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4、犯罪人坦白、自首可以用书面形式或口头陈述。对口头自首的,检察人员应作好笔录,记明犯罪的具体事实(包括时间、地点、情节、手段、后果等),经自首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记录人亦应在笔录上签名。
5、对于个人的控告、检举、犯罪人的自首和其他单位移送的案件都应当接受,其中不属于人民*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控告、检举单位或控告、检举人。对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
二、审查立案
1、人民*对于控告、检举、自首、移送、交办和自已发现的违法犯罪材料,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①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填写《立案请示报告》,经检察长批准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制作《立案决定书》。按照案件管理制度的规定及时报上级人民*备案。上级人民*认为不应当立案的,应用书面形式及时通知下级人民*予以撤销。下级人民*有不同意见时,可以提请上级人民*复议。复议结果应及时通知下级人民*执行。《立案决定书》内容包括:被告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务、案由和案件来源、主要犯罪事实、决定立案的根据等。
②经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不予立案的,经科、*或检察长批准后,应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将不立案的原因和理由通知控告、检举单位或控告、检举人.控告、检举单位或控告、检举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复议的结果,应当通知控告、检举单位或控告、检举人。
③经审查认为控告、检举的犯罪事实不清、需要补充材料才能确定立案或不立案的,可以通知控告、检举单位补充材料,人民*也可以派人直接调查,或者配合有关部门联合调查,对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立案侦查;认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并通知原控告、检举单位或个人。
2、对于有关部门随案移交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查核实,经主办案件的检察员认定签字,才可作证据使用。
3、县处级以上干部、知名人士犯罪需要立案侦查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由相应的人民*向有关部门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犯罪,需要立案侦查的,应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相应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报。
4、受案后,对于需要勘验现场的案件,应迅速组织力量勘验,以发现和收取犯罪痕迹和证据。
三、实施侦查
1、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当制定侦查计划,经主管科、*或检察长批准后实施.侦查计划的内容包括:应查明的问题和追查的线索、侦查的方法、步骤、措施、时间、注意事项、参与侦查人员的职责分工等。
2、从事侦查工作的人员,凭人民*的证明文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收集、调取证据。对于不能调取的证据,可以拍照、复制。
3、对不需要拘留、逮捕的被告人,可以传唤到人民*或人民*指定的地点进行讯问,也可以到被告人所在单位或住处进行。对在押的被告人,应填写《提押证》,前往看守所进行讯问,或者提到人民*讯问。在讯问被告人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4、传唤被告人,应使用《传讯通知书》。经过传唤无故不到的,经科、*批准,可以拘传。拘传要出示人民*的《拘传证》。
5、讯问被告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熟悉案情和适用的法律条款,作出讯问计划。讯问时既让被告人陈述有罪情节,也允许被告人作无罪辩解,并可以结合案情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
6、讯问被告人,要作好讯问笔录(可以录音、录象)。讯问笔录应交被告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笔录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被告人更正或者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被告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盖章)或者捺指印。讯问人员和记录人员亦在笔录末页上签名。如果被告人拒绝签名(盖章)或捺指印的,应在笔录上注明,被告人可以自行书写供词,检察人员也可以让被告人书写供词。
7、询问证人,应个别进行。询问前,应告知证人要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询问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询问证人和被害人要作好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交被询问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笔录有差错、遗漏,应允许被询问人更正或补充,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询问人和记录人员亦应在笔录末页签名。
8、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应告知他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9、为了发现和搜索犯罪证据,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应当在检察人员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人民*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也可以请*机关协助,共同进行,检察人员主持或参与勘验、检查工作,必须持有人民检察机关的证明文件。被告人如拒绝检查,检察人员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强制检查。
现场勘查必须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为人公正的公民作见证人。*司法人员不能充当见证人。
10、侦查中,如有必要由受害人、被告人、证人对某些物品、文件、尸体或参与犯罪的人进行辨认的时候,经科、*或检察长批准可以进行辨认。在组织对人的辨认时,应将被辨认的对象混杂在三个以上年龄、衣着、体貌等特征大致相似的人当中,进行辨认。辨认应当分别进行。在辨认前,应详细询问辨认人,要其陈述被辨认的人或物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不能让辨认人事前看到所要辨认的对象,在辨认过程中,检察人员不能对辨认者给予任何暗示。
11、勘验、检查、辨认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辨认的人和见证人、检察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12、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并和本案无利害关系的人员进行鉴定。
13、聘请鉴定人应先由人民*写出《聘请书》,通过鉴定人所在机关、团体聘请。进行鉴定前,应向鉴定人送达所需鉴定的文件、物品、痕迹、帐薄、凭证以及有关材料,并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鉴定后应写出鉴定结论,由鉴定人签名或盖章。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如果被告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4、为了确定案件中某种事实情节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在必要的时候,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要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有伤风化的行为。侦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要全面、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参加实验的人应在笔录上签字或盖章。
15、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检察人员可以对被告人以及可能隐藏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搜查时应出示《搜查证》,并有见证人在场。《搜查证》应由检察长签发。在执行拘留、逮捕时,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16、检查和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女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身体,必要时也可由医师进行。
17、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检察人员、被搜查人或者家属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在逃或者他的家属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18、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并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两份,由检察人员、见证人、被搜查人或其家属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被搜查人或其家属,一份附卷备查。
19、需要扣押被告人的邮件、电报或者冻结被告人银行存款的时候,应经检察长批准,填写《决定扣押邮件、电报通知书》、《停止支付储蓄存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执行。
20、对于已决定扣押的邮件、电报和冻结的存款,如不需要继续“扣押”或者“冻结”的时候,应当按原审批手续填写《停止扣押邮件、电报通知书》或《解除停止支付储蓄存款通知书》,分别通知有关部门,停止扣押或者解除冻结。
21、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报,应妥善保存,不得动用、调换或毁损。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迅速退还原主。
22、检察工作人员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检察人员回避。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检察人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检察长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四、强制措施
1、人民*在侦查中可以使用五种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2、人民*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犯罪分子犯罪后企图行凶、自杀、逃跑以及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情况,确实需要先行拘留的,填写《呈请拘留审批表》经检察长决定后,填写《拘留人犯通知书》通知*机关填发《拘留证》并执行,必要时人民*可派员协助。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3、逮捕人犯,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执行。逮捕人犯应填写《逮捕人犯审批表》,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并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机关填发《逮捕证》并执行,必要时人民*可派员协助。同时报上级人民*备案。上级人民*发现错捕,应通知下级人民*纠正。应当逮捕的被告人如果在逃,可提请*机关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4、县级以上干部和知名人士犯罪需要逮捕的,由相应的人民*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审查决定。与有关部门意见有分岐的,报告上级人民*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犯罪需要逮捕的,应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相应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人民*认为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同意逮捕意见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属现行犯被拘留,决定拘留的机关必须立即报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5、人民*对于已拘留、逮捕的被告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拘留、逮捕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
6、对被告人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时,应经检察长批准。取保候审,应填写《取保候审决定书》,由保证人出具《保证书》。监视居住,应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并填写《监视居住委托书》,由当地*派出所执行,或者交由受委托的当地*部门、被告人所在单位执行。对被监视居住的,应根据案件和被告人的具体情况,指定不得离开的区域。以上两种决定书都应向被告人宣读,并让被告人签名或者盖章。
7、对已经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如果需要撤销时,应经检察长批准,发出《撤销取保候审通知书》或《撤销监视居住通知书》,通知保证人、当地*派出所、受委托的单位、被告人;需要逮捕的,应及时办理逮捕手续,予以逮捕。
8、对于被羁押的正在受侦查的被告人,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内办结,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办法对社会没有危险性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不计入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期限,但是不能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解除羁押时,应制作《决定释放通知书》通知*机关执行。经上级人民*决定逮捕的人犯,需要变更或撤销强制措施的,应请示原决定逮捕的上级人民*决定。
9、已逮捕的被告人,在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应在羁押期限届满七天前报上一级人民*批准延长一个月。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和流窜作案的、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在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不能办结的,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十五天前提出申请报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在侦查期间,发现被告人另有与原来立案的性质不同的罪行,可以经检察长批准补充侦查,重新计算羁押期限。改变管辖的侦查、起诉案件,从改变后的办案机关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办案期限。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凡延长羁押期限,都必须按规定办理延长羁押期限手续。
五、侦查终结
1、对于已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由承办人写出《侦查终结报告》,提出提起公诉、或免予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意见,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中不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应提出不起诉处理意见。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审查决定后,分别制作《起诉书》、《免予起诉决定书》、《不起诉决定书》《撤销案件决定书》并按照规定报上级人民*备案。
2、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3、免予起诉的案件,应当是已经构成犯罪,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对于免予起诉案件的赃款赃物、违禁品、作案工具等,须经检察长批准后予以收缴,并填写收缴赃款、赃物清单和《没收决定书》一式两份,一份交被告人,一份存档,并在《免予起诉决定书》的附注栏内注明。对被告人免予起诉决定后,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交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如其在押,应当立即通知*机关释放。免予起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对被告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监督当事者双方达成协议。在执行协议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诉到人民*审理。
4、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填写《撤销案件决定书》,分别交被告人所在单位,报上级人民*备案、存档,有通知被告人必要的,可交被告人一份。如被告人在押,应当立即通知*机关释放。
5、已经侦查终结的案件,准备起诉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6、起诉以后,由人民*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
7、对于控告、检举材料,经审查认为被告人不需要作刑事处罚或决定免诉、撤销案件或不予起诉,需要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以及查处案件中发现发案单位在工作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或问题的,应向有关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并请他们将研究处理结果告诉人民*。
六、其他规定
1、对于决定起诉的案件的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审判监督工作以及本程序有关逮捕、起诉、免予起诉的未尽事项,参照本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2、铁路运输*等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可参照本程序自行制订。并报最高人民*备案。
3、关于案件材料归档立卷制度另行规定。
法律依据:
《人民*刑事诉规则》第三百五十九条
人民*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所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
对于移送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按以下办法办理:
(一)人民*移送证人名单应当包括在起诉前提供了证言的证人名单,证人名单应当列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通讯处。人民*对于拟不出庭的证人,可以不说明不出庭的理由。
(二)人民*移送证据目录应当是起诉前收集的证据材料的目录。
(三)关于被害人姓名、住址、通讯处,有无扣押、冻结在案的被告人的财物及存放地点,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是否在案及羁押地点等问题,人民*应当在起诉书中列明,不再单独移送材料,其中对于涉及被害人隐私或者为保护被害人人身安全,而不宜在起诉书中列明被害人姓名、住址、通讯处的,单独移送人民*。
(四)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已经作为主要证据移送复印件的,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姓名已载明,不再另行移送。
检察院做完笔录后流程
检察院录笔录后怎么处理
检察院做完笔录下一步,具体如下:1、到检察院做笔录,一般属于是证人,不会被刑事拘留,所以做笔录不严重;2、询问笔录,又称询问证人笔录,是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过程及内容所作的文字记录;3、询问笔录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制作笔录;4、...
检察院做完笔录后流程
检察人员接受口头控告、检举时,应将控告、检举写成笔录,经控告、检举人确认无误后,由控告、检举人签名或盖章,同时向控告、检举人讲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控告、检举人如果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期间,应当为他保守秘密。4、犯罪人坦白、自首可以用书面形式或口头陈述。对口头自首的,检察人员应作好笔录,记明犯...
做完笔录一般几天能结案
完成笔录后,通常在两个月内,最迟不超过三个月,案件将得到解决。具体流程如下:1. 完成笔录后何时通知证人,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但实际上通常会立即通知。2. 检察院对案件的审理起诉有一个总的时间限制,一般为两个月,最长期限为三个月。3. 笔录制作必须遵循一定程序:由两名侦查人员进行,一人提问...
做完笔录一般几天能结案
具体如下:1、做完笔录后何时通知,没有规定。一般是立即通知。2、但对检察院整个审理起诉时间有一个总的规定,一般是两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做笔录的流程是:1、必须两人询问,一人问,一人记;2、对于证人的陈述要按他本人的语气记录,并且尽可能做到逐句记述,不能做任何修饰、概括和更改;...
检察院做完笔录多久知道起诉不起诉
1. 通常情况下,在完成笔录后,被通知的时间是立即的。最晚的通知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2. 关于通知的具体时间,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情况下,通知是立即进行的。3. 对于人民检察院的审理起诉时间,总的规定是在两个月内完成,最长期限不超过三个月。4. 人民检察院在完成审查起诉后,大约30天后...
检察院做完笔录后流程
检察院进行讯问,后面的程序就是起诉或者不起诉。如果起诉,那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等着法院裁判。如果检察院做不起诉决定,案子就不用到法院去。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零一条、第四百零二条、第四百零三条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一定会提起公诉:1、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
检察院笔录后还要去几趟
法律主观:检察院做笔录的次数应当是根据办案的需要确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法律客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
检察院做完笔录多久知道起诉不起诉
一、相关规定1.做完笔录后何时通知,没有规定。一般是立即通知。2.但对检察院整个审理起诉时间有一个总的规定,一般是两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三个月。二、检察院起诉时间检察院30天左右决定起诉不起诉。经过审查起诉,认为需要作不起诉处理的,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应当写出审查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
检察院询问笔录后的材料交往哪儿
2、其他的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侦查。二、任何案件侦查终结后,如果不是撤案的,都要先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在这个阶段,检察机关仍然可以询问证人,跟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做的笔录一样,如果案件需要,这些笔录会统一编录到一本本的卷宗里,最终都会移送到人民法院,以证明相关人员有罪或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