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284---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30 09: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0:43
学思践悟284---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之所以,提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这一命题,基于老师说的一句话。
在一次培训课上,孙导师说:我们是来学习能力的,不是来学习知识的。当我听了这句话时,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立即记到了笔记本上,并细细咀嚼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明是来学习知识的,为什么说是来学习能力的呢?
要真正理清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就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常的理解,知识就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指老师的教导学习,又指工作、生活、生产、社会等现实的实践活动。比如,跟着老师学习,我认为就是学习知识。通过学习这项活动,而增长自己的见识,不就是所学到的知识吗?从老师那里了解、掌握所未知的东西,不就是知识吗?还有就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不也是知识吗?学富五车,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一种描述。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知识就是改变行为的信息。如果所学的一切,不能对行为有所改变,就不叫知识。
而能力,则是完成一项技能或任务所需的素质。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离开了人的实践,既不能表现出能力,也很难发展能力。有一句话叫: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如何体现出的“知天下事”呢?就是通过具体实践展现的。这个秀才,如果不展现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又怎能知道他“知天下事”呢?实践的结果,才让人对其能力有所评价。
可见,知识与能力与我们平时所说是不一样的,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知识是所掌握的内容,而能力则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作用于实践的效果。
老师之所以说:我们是来学习能力的,不是来学习知识的。我现在理解为,我们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只是往脑子中灌知识,属于意识层面,如果不运用,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等于“白学”。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不停地运用于实践之中,持续不断地练习,直至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进入潜意识层面,才是真正的学习。
用个比喻来说,指“学习---实践---能力”三个阶段。就是在A处(课堂)跟着老师学习,经过反复的实践、再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升级到B处(能力阶段)。其实,在课堂是跟着老师学习知识,而老师的目的是让学员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才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
知识和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掌握了知识以后,经过实践才会转化成能力;不实践、不运用,就成了“死”知识,学了也是白学、不学,不起任何作用,更别说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在课堂上不学知识学什么呢?能力在课堂上的短时间是很难达成的。老师之所以说:我们是来学习能力的,不是来学习知识的。既是老师对学员的渴望,更体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的话,是有深刻道理的。
兖州,陈涛,2019.11.13.23:56